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1 小時 38 分鐘
  • 恒指

    17,233.05
    +31.78 (+0.18%)
     
  • 國指

    6,100.99
    +0.77 (+0.01%)
     
  • 上證綜指

    3,047.42
    +2.60 (+0.09%)
     
  • 滬深300

    3,526.71
    +5.09 (+0.14%)
     
  • 美元

    7.8291
    -0.0018 (-0.02%)
     
  • 人民幣

    0.9251
    +0.0004 (+0.04%)
     
  • 道指

    38,460.92
    -42.77 (-0.11%)
     
  • 標普 500

    5,071.63
    +1.08 (+0.02%)
     
  • 納指

    15,712.75
    +16.11 (+0.10%)
     
  • 日圓

    0.0501
    -0.0001 (-0.30%)
     
  • 歐元

    8.3948
    +0.0191 (+0.23%)
     
  • 英鎊

    9.7760
    +0.0190 (+0.19%)
     
  • 紐約期油

    82.94
    +0.13 (+0.16%)
     
  • 金價

    2,330.10
    -8.30 (-0.35%)
     
  • Bitcoin

    64,298.67
    -2,331.38 (-3.50%)
     
  • CMC Crypto 200

    1,391.09
    +8.51 (+0.62%)
     

印度和中國再起邊境衝突 長期爭執勢成新常態

【彭博】-- 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多輪高級別談判未能打破數月來圍繞邊境爭議地區的僵局,隨著雙方軍隊在喜馬拉雅邊境再次發生衝突,中印關係進入了一個關鍵新階段。

印度國防部周一表示,印度士兵制止了中國部隊在周六深夜違反現有協議試圖占據更多土地的行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周一在每日例行發布會上說,中方正與印方就現地問題進行密切溝通,「中國邊防部隊一貫嚴格遵守實際控制線」,從未越線活動。

中國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周一晚間發布聲明稱,印軍破壞前期雙方多層級會談會晤達成的共識,在班公湖南岸、熱欽山口附近再次非法越線占控。

延伸閱讀:為什麼中國和印度軍隊再次發生衝突:QuickTake

張水利說,印方「公然挑釁,造成邊境局勢緊張」,印方此舉嚴重侵犯中國領土主權,嚴重破壞中印邊境地區和平穩定。

最新的摩擦發生在班公湖沿岸,班公湖是海拔超過4,200米的冰川湖,位於兩國長達3,488千米的實際控制線上。自5月份發生邊境衝突以來,印度和中國都在邊境附近部署了數以千計的部隊、坦克、大砲和戰鬥機。

美國副國務卿Stephen Biegun對此評論道,美國事實上與中國在各個領域都在對抗。

「我們在安全領域與之對抗。我們在關於主權領土的過分要求方面與之對抗,無論是在中印邊境上印度的加勒萬河谷,還是在南太平洋地區。我們還在經濟領域與之對抗,」Biegun周一晚些時候在美印戰略伙伴論壇上表示。

有意而為

目前還不清楚傷亡或被俘人數,雖然中印軍方進行高級別會談,但印度軍隊已在爭議邊境沿線全面部署。

廣告

「這似乎將成為新常態,」麻省理工學院安全研究副教授Vipin Narang說。「中國可能刺激印度,就是為了迫使印度人捍衛廣闊的領土,讓印度軍隊和政府為之付出巨大代價。一切看來還遠不會結束,印度需要,並且正在做長期準備。」

已退役的空軍少將、空軍研究中心(CAPS)的Manmohan Bahadur表示,中國軍隊的最新入侵企圖意義重大,而且不是當地指揮官單獨施行。

「似乎這是他們深思熟慮之後有意為之,」Bahadur說。「看起來中國正試圖改變實控線的位置,對印方進一步施壓」。

延伸閱讀:邊境衝突出現人員傷亡 中印關係面臨嚴峻考驗

6月15日的那場打鬥造成20名印度士兵死亡,而中國士兵傷亡人數不明,成為中印四十年來最嚴重的一場衝突。

此後中印局勢緊張繼續發酵,印度7月下旬時透露兩大鄰國早日解決緊張局勢的可能性逐漸減小,印方正沿著邊境增加部署35,000名士兵。

環球時報輿情中心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近2000名中國受訪者中,超七成人認為當前印度國內反華情緒過度,高達89.1%的受訪者表示支持中方採取武力自衛反擊。

原文標題Latest India-China Border Clash Points to Long-Term Conflict

(新增第七、八段美國副國務卿評論)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