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48.97
    -351.49 (-2.12%)
     
  • 國指

    5,743.78
    -112.66 (-1.92%)
     
  • 上證綜指

    3,007.07
    -50.31 (-1.65%)
     
  • 道指

    37,735.11
    -248.13 (-0.65%)
     
  • 標普 500

    5,061.82
    -61.59 (-1.20%)
     
  • 納指

    15,885.02
    -290.08 (-1.79%)
     
  • Vix指數

    18.79
    -0.44 (-2.29%)
     
  • 富時100

    7,866.25
    -99.28 (-1.25%)
     
  • 紐約期油

    85.00
    -0.41 (-0.48%)
     
  • 金價

    2,385.60
    +2.60 (+0.11%)
     
  • 美元

    7.8312
    +0.0027 (+0.03%)
     
  • 人民幣

    0.9237
    -0.0003 (-0.03%)
     
  • 日圓

    0.0504
    -0.0001 (-0.22%)
     
  • 歐元

    8.3369
    +0.0212 (+0.25%)
     
  • Bitcoin

    63,176.94
    -2,913.22 (-4.41%)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台灣外銷訂單連兩個月雙位數成長 官方估第四季可望延續備貨潮

【彭博】-- 台灣經濟部周一公佈,8月份外銷訂單較上年同月成長13.6%,遠優於市場預期,主因半導體等科技產品的訂單續強,而隨著各國陸續重啟經濟活動,傳統貨品需求的減幅多呈收斂。

在8月份外銷訂單創下2018年1月以來最大年增率後,經濟部預估,9月份料將較上年同期衰退0.1%至正成長3.2%,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表示,主要因為比較基期因素。

黃于玲在記者會上表示,8月份成長主要來自消費型電子產品推出的備貨潮,然而今年新品較往年的9月份延後發布,備貨潮可能持續到第四季。她並稱,以第三季全季訂單金額來看有望創下歷年同季新高。

展望未來,新聞稿稱,隨下半年進入產業旺季,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推出,備貨需求逐漸增溫,加上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拓展,以及疫情帶動宅經濟需求,均有助於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接單上揚;此外,各國相繼推出振興經濟措施,可望挹注傳統貨品接單動能。

分析師觀點

國泰投信策略研究部分析師戴璽庭在電話採訪中指出,8月外銷訂單優於預期主要來自電子業,且來自中國的訂單明顯成長很多,可以判斷是華為的急單貢獻。不過進入第四季後,少了華為的訂單,預估成長力道將會略為轉弱。

8月除了華為急單之外,歐美的防疫需求持續增加,以及全球經濟回溫帶動的傳產表現改善,讓外銷訂單表現不錯第三季表現優於預期的出口及訂單,可以彌補第四季稍弱的表現,整體而言全年台灣GDP成長率還是估在1.6%左右明年初需要更小心觀察;整體製造業此前因疫情而提前拉庫存的情況,到了明年初可能達到滿足點,不再有那麼大的需求,都會影響訂單及出口近期台幣匯價升破29元以後,料暫時達到滿足點,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匯價的波動度料降低

廣告

數據重點

8月份外銷訂單為454.9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成長13.6%;彭博調查預測中值為成長9.7%,預測區間為成長2.0%至成長22.2%1-8月外銷訂單金額3,137.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3.4%8月份主要接單貨品中,仍以電子產品及資訊通信產品的增幅最大,分別年增28.2%及26.4%8月份電子產品訂單金額140.2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新高主因遠距商機挹注,以及5G通訊、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擴增,加上消費性電子新品上市備貨增溫,帶動晶圓代工、 IC設計、記憶體、印刷電路板等接單暢旺8月份主要接單地區中,除來自日本的訂單衰退外,其餘均為正成長來自美國訂單較上年同月成長19.5%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訂單較上年同月成長21.0%來自歐洲訂單較上年同月成長21.2%來自日本的訂單較上年同期衰退3.8%8月份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回升至53.7%,主因高度仰賴海外生產的資訊通信產品接單成長

延伸閱讀

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堅定維穩台幣 不怕台美雙邊貿易協議談匯率台灣央行維持利率在歷史低點 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台灣8月出口金額創紀錄且遠優於預期 華為管制令引爆供應鏈急出貨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