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201.27
    +372.34 (+2.21%)
     
  • 國指

    6,100.22
    +145.60 (+2.45%)
     
  • 上證綜指

    3,044.82
    +22.84 (+0.76%)
     
  • 道指

    38,484.38
    -19.31 (-0.05%)
     
  • 標普 500

    5,079.07
    +8.52 (+0.17%)
     
  • 納指

    15,780.70
    +84.06 (+0.54%)
     
  • Vix指數

    15.68
    -0.01 (-0.06%)
     
  • 富時100

    8,053.46
    +8.65 (+0.11%)
     
  • 紐約期油

    82.96
    -0.40 (-0.48%)
     
  • 金價

    2,333.50
    -8.60 (-0.37%)
     
  • 美元

    7.8323
    -0.0020 (-0.03%)
     
  • 人民幣

    0.9245
    +0.0003 (+0.03%)
     
  • 日圓

    0.0503
    -0.0001 (-0.14%)
     
  • 歐元

    8.3792
    -0.0037 (-0.04%)
     
  • Bitcoin

    65,487.72
    -1,327.62 (-1.99%)
     
  • CMC Crypto 200

    1,427.84
    +3.74 (+0.26%)
     

台灣、中國和馬來西亞疫情升溫 全球航運與半導體業雪上加霜

華爾街日報 (WSJ) 報導,隨著西方經濟體逐漸復甦,新一波新冠疫情卻集中在疫苗接種率偏低的亞洲地區,成為全球供應鏈的新瓶頸,不僅將推高出口品價格,也替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帶來壓力。

中國製造重鎮廣東省 5 月底爆發新疫情,其最大港鹽田港運作備受限制,而台灣半導體廠也爆發感染案例,全球晶片短缺局面恐將更加嚴重,其中最大苦主莫過於汽車製造商與科技業者。

中國與美國本周分別公布的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均創下十幾年來最大漲幅。倘若這些問題持續下去,甚至惡化,全球經濟成長恐將承受龐大壓力。

Freightos 波羅的海全球集裝箱指數(FBX)顯示,每 40 呎標準貨櫃運往美國西岸的運費已漲至 6,341 美元,較今年初漲了 63%,比去年同期多逾兩倍。

鹽田港去年貨運吞吐量比美國最繁忙的貨運洛杉磯港多了近 50%,今年第一季貨運吞吐量也較去年同期激增 45%。Liner Research Services 貨櫃船運市場分析師陳河毓表示,目前鹽田港的吞吐量僅為平常的 30%,而且可能持續數周。

全球最大貨櫃航運運輸集團馬士基 (A.P. Moller Maersk A/S) 表示,深圳累積的貨物熱全球都感受到衝擊,尤其沃爾瑪 (WMT-US)、家得寶 (HD-US) 擔憂貨運延遲會影響銷售,分別在港口周邊建立基地加快物流。

與此同時,占全球晶片製造能力 20% 的台灣,也正遭受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嚴重的影響。台灣製造的晶片大多用於汽車製造業。

廣告

台灣晶片封裝測試廠京元電 (2449-TW) 本月已有 200 多名員工檢出感染新冠病毒,另有 2,000 名員工遭隔離,導致該公司本月營收減少近三分之一。

所幸護國神山台積電 (2330-TW) 表示並未受到影響,不過廠區位置與疫情爆發的苗栗縣僅一線之隔。台積電生產的最先進晶片占全球晶片總產量的 92%。

市調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半導體分析師王哲宏表示,由於全球晶片已嚴重短缺,台灣科技產業爆發新冠感染案例,無疑是讓短缺情形雪上加霜。

馬來西亞周五 (11 日) 宣布封城延長兩周,加重晶片供應疑慮。大馬是全球第七大半導體出口國,全球超過 50 家半導體商在馬來西亞投資,英飛凌 (Infineon) 本月稍早遭當局要求關閉工廠。

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協會 (MSIA) 估計,封城措施將使產量減少 15% 至 40%。

中國出口中斷提高全球通膨壓力

JD Digits 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中國在抑制全球通膨壓力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到目前為止製造商在很大程度上已吸收了增加的成本。不過近期的港口中斷有可能導致全球價消費價格上漲。

目前還不清楚這種緊張情緒何時消退。由於目前許多亞洲國家正致力解決新冠疫情,這意味著經濟將面臨陣痛期,而供應鏈情況也會在各國疫情好轉前變得更糟。

里昂證券(CLSA)台灣區研究主管 Patrick Chen 說:「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把特定公司的疫情控制下來,並進一步防止擴散,如果沒能防止疫情爆發,未來將會面臨更嚴重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