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284.54
    +83.27 (+0.48%)
     
  • 國指

    6,120.37
    +20.15 (+0.33%)
     
  • 上證綜指

    3,052.90
    +8.08 (+0.27%)
     
  • 道指

    38,460.92
    -42.77 (-0.11%)
     
  • 標普 500

    5,071.63
    +1.08 (+0.02%)
     
  • 納指

    15,712.75
    +16.11 (+0.10%)
     
  • Vix指數

    16.24
    +0.27 (+1.69%)
     
  • 富時100

    8,097.17
    +56.79 (+0.71%)
     
  • 紐約期油

    82.98
    +0.17 (+0.21%)
     
  • 金價

    2,341.30
    +2.90 (+0.12%)
     
  • 美元

    7.8283
    -0.0026 (-0.03%)
     
  • 人民幣

    0.9251
    +0.0004 (+0.04%)
     
  • 日圓

    0.0501
    -0.0001 (-0.26%)
     
  • 歐元

    8.3908
    +0.0151 (+0.18%)
     
  • Bitcoin

    63,724.79
    -2,832.14 (-4.26%)
     
  • CMC Crypto 200

    1,360.27
    -22.31 (-1.61%)
     

國內大循環戰略或指引中國十四五規劃 投資者尋找股市上車機會

【彭博】--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反覆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雖然此項戰略尚缺乏細節,但是投資者已經在中國股票市場尋找機會。

目前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控制,中美摩擦不斷升級。在嚴峻的外部形勢之下,中國希望能維持其在全球供應鏈上的重要地位,同時也借助自身人口優勢刺激內需,恢復經濟強勁成長。今年亦是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收官之年,政府將研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金公司稱,雙循環格局或成為十四五規劃制定的重要原則之一。

德意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熊奕在採訪中指出,在經歷了十余年內外需再平衡後,以內循環經濟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戰略料視內需為首要驅動力。「日後各企業在決策過程中將以國內消費者偏好為主,海外消費者為輔,」他表示,不過這並不代表未來中國經濟將封閉運行。

花旗本月的一份報告稱,私人消費占中國GDP的比重在2019年增加到39%,從新興市場和G-20國家的標準來看,仍然很低。在美國該比重超過三分之二。花旗分析師們關注的中國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個人所得稅、減輕企業社保負擔,擴大醫保覆蓋範圍,以及繼續探索土地改革等。

從股市投資角度看,彭博採訪的機構人士認為,種植業、農機等糧食生產板塊,新能源汽車等清潔能源產業鏈,免稅龍頭等內需板塊、科技股中的進口替代概念、頭部券商等都有機會,而房地產可能成為潛在受損板塊。

糧食和能源安全

中國在能源領域、大豆等部分農產品上有較高的對外依存度。4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保糧食能源安全,市場憧憬在內循環的戰略下中國會有舉措振興農業生產。

廣告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的分析師馬文峰表示,這些年中國單位面積產出和歐美相比差距在擴大,這是非常嚴峻的現實,市場對深加工缺糧、養殖缺糧都有擔憂。未來玉米、大豆等單產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他說,內循環戰略下,預計農業相關板塊,如種植業、農機、種業、農化板塊等都會受益。天風證券則建議重點關注玉米和大豆轉基因相關個股。

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如何減少對外部能源的依賴是另一個挑戰。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在全球節能減排的背景下,中國降低煤炭在能源供給中的占比政策方向不會改變;預計中國會進一步發展水力、風電、核能等清潔能源。

他稱,中國石油能源較為缺乏,如果能儘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就可以在減少環境汙染的同時也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金融和地產調控

雙循環落實到資本市場上,中金公司認為,這是實現從居民儲蓄到投資轉化、促進產業創新升級等的重要樞紐,會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中金、天風證券、前海開源均表示,中國頭部券商會因此而受益。在該主題下的股票投資組合中,中金推薦A股的東方財富、華泰證券,港股中推薦海通證券和香港交易所。

相關閱讀:強勁A股大力吸金 居民儲蓄「搬家」推動非銀存款單月增幅創下五年新高

不過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在信貸向科技、消費等行業分配的過程中,雙循環戰略意味著房地產信貸會受到限制。德國商業銀行資深新興市場經濟學家周浩在採訪中表示,「在社融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對地產的支持力度變小,就會達到對其他行業輸血的目的。」

地產股今年表現落後於大盤。凱基證券分析師陳浩稱,高層強調內循環之下,考慮到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房價調控放鬆無望,或是造成地產股下跌的主因。中國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重申,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內需和消費回流

大消費被視為促進內需最直接的受益板塊,今年醫藥以及白酒、農業等主要消費股在滬深300指數中表現最佳。此外,全球疫情下中國人境外高端消費回流,也成為內循環戰略中的關注重點。

內循環導向下,浙商大數據智選消費基金經理查曉磊表示,「大的內需板塊是我們較長時間內可能都會關注的重點。」

根據Boston Consulting Group,中國買家占據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他們無法出行將推動中國大陸的奢侈品市場今年成長多達10%,相比之下,全球則重挫了45%。同時,中國離島免稅及市內免稅政策有望進一步放開,政策引導下行業有望持續較快擴容。

免稅龍頭中國中免7月31日收於2009年上市以來的新高,此後雖有回落,今年以來的漲幅仍接達約130%。獲得國內第八張免稅牌照的王府井今年以來已經漲逾3倍。

消費升級方面,天風證券建議關注電商以及家電、汽車、食品等大眾消費品,料受益於內需支持政策。

科技和進口替代

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科技即是最熱門的投資主題之一,進口替代帶來的巨大空間令市場興奮。科技股占比較高的創業板指數今年以來上漲逾40%,領漲亞太主要股指。

「內循環概念最根本的是尋找經濟驅動力。如果外部聯繫進一步切斷,需要什麼核心競爭力和驅動力來促進經濟發展?從這個角度看,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會受到更多重視,」德國商業銀行的周浩表示。前海開源的楊德龍建議關注晶片、半導體、生物醫藥、雲計算等進口替代概念股。

深圳龍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基金經理吳險峰表示,他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並且削減了對海外風險敞口較高的股票,如消費電子,轉而重倉那些依賴於國家投資的行業,如北斗(衛星)板塊。

「不能對高層的政策掉以輕心。在中國投資,跟黨走有錢賺,」他說。

中國去年以來在科創板、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從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中銀國際的徐高稱,高科技企業融資風險較高、缺乏抵押品,傳統間接融資能力有限,這就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更好地滿足高科技企業融資需求。

新舊基建

中國今年引入了包含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在內的1.4萬億美元新基建計畫,多為科技主題,但這並不表明鐵路公路等傳統基建發展停滯。中國發改委本月批覆4,741億元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目標包括近期到202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4700公里,全面覆蓋重點都市圈。

前海開源的楊德龍表示,內循環的主線之一是投資內循環,包括傳統基建、水泥、建材、工程機械以及新基建如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

查曉磊表示,「對沖外部衝擊的基建板塊,發展空間還是有的,但可能不太像上一輪4萬億那樣’大干快上’。」

(新增觀點)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