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人語】美國抱薪救火 問題變本加厲
最近接連有美國銀行因流動性出現問題而倒閉,加密貨幣銀行Silvergate Capital率先出事,當時美國政府完全不為所動,最終波及資產規模在美國排名第16位的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但為何當局會拯救此銀行?
SVB業務大多來自創新科技企業,其倒閉對這些企業影響頗大,倘若約2000家創新企業無法支付員工薪金及獲得營運資金,估計每家企業有約50至100名員工,即影響美國10萬至20萬就業人口,社會迴響必定很大,更可能帶來其他無法想像的後果,例如創新科技產生斷層等。
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政府及聯儲局已不斷利用銀根政策等干預金融市場,Fed Put(儲局對策)早已司空見慣,今次重施故伎絕不出奇,而且手法非常熟練,所以效果不俗。英美等亦聯合尋找其他金融機構支持受影響的中小型銀行,以免其他銀行受牽連,包括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獲得摩根大通支持,穩定軍心;SVB英國分行被滙控(00005)收購並注資20億英鎊。
趁股市短期反彈減持
許多大型投資銀行估計,美國3月份加息0.25厘後,今年餘下時間可能不再加息,野村甚至預期聯儲局下周會議減息0.25厘。各位不妨參考以下部分美國經濟數據︰一、紐約聯儲銀行調查顯示,美國消費者的一年預期通脹回落至約4%;二、美國2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幅放慢至6%,核心CPI亦放緩至5.5%,與預期相若,卻非較佳。
市場認為今次美國政府拯救行動成功,歸根究柢,各大中小型銀行因聯儲局太急速和過分加息而出現期限錯配(Duration Mismatch),包括債務(Liability)、流動性(Liquidity)及到期(Maturity)等,是次問題便源於流動性,故外界關注聯儲局會否因此停止或減緩加息,以爭取時間觀察事態發展。
投資者當然非常警覺,近日把大量資金轉往債券避險,促成債市自1987年以來最大升浪,短債孳息從5厘以上回落至4厘左右,長債息亦從4厘以上跌至3厘多,「恐慌指數」VIX更由30.17高位下滑至23.72,推動美股在周二(14日)大幅反彈,納斯特指數表現尤其凌厲,周一及周二連續上升,料美股短期持續反彈,或為未來減持良機。
恐再嘗金融海嘯苦果
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鑑,記得2008年3月時投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出事,幸獲美國政府出手拯救,當時問題剛剛萌發,因此影響不大,所需代價亦有限,可惜市場喪失對華府的金融紀律及信譽,最後問題變本加厲,但當時許多人覺得當局必然救助,削弱判斷生存及活下去的風險能力,金融機構更加肆無忌憚,認為根本不需要正視問題,皆因政府必定「包底」。
反觀目前美國政經情況,不論聯儲局加息一或兩次0.25厘後停止,若美國就業人數、失業率、薪金、租金和通脹數據等仍然居高不下,未知美國政府或聯儲局如何打算?尤其是美國政府乃環球通脹的始作俑者!
美國不斷加強打壓中國,包括限制晶片出口、供應鏈去中國化等,冀望更多生產工序及製造業等返回美國,須知美國生產成本高昂,以晶片業為例,雖然屬於高端製造,惟無法比擬生產線設於台灣及內地等成本較便宜地區,並可以採取輪班制,每周7天24小時工作。
各位不妨細想,即使撇除稅收,美國能否設立類似生產線或管理模式?還有高工資及營運成本等,日後大部分美國產品價格應較現時昂貴。
若果美國未能處理或解決這些問題,試問短中期通脹如何回落?假如通脹未能降溫,甚至上升,聯儲局又該如何應對?
除收緊銀根及加息外,相信別無他法,屆時非常容易引發滯脹及經濟衰退等,故很可能盡量拖延問題發生時間,但問題拖延愈久,後果愈益複雜和嚴重,猶如昔日金融海嘯般。投資者必須小心短期一兩個月股市走勢只是反彈而已,宜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再作部署。
回顧東驥模擬組合,截至今年3月14日一周下跌3.13%,年初至今表現為-2.8%,成立至今累計升幅達781.91%,平均年化回報為8.72%。
聲明︰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 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