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25
    +0.0013 (+0.02%)
     
  • 人民幣

    0.9240
    +0.0003 (+0.03%)
     
  • 道指

    37,775.38
    +22.07 (+0.06%)
     
  • 標普 500

    5,011.12
    -11.09 (-0.22%)
     
  • 納指

    15,601.50
    -81.87 (-0.52%)
     
  • 日圓

    0.0504
    +0.0000 (+0.08%)
     
  • 歐元

    8.3426
    +0.0082 (+0.10%)
     
  • 英鎊

    9.7400
    +0.0010 (+0.01%)
     
  • 紐約期油

    82.25
    -0.48 (-0.58%)
     
  • 金價

    2,396.80
    -1.20 (-0.05%)
     
  • Bitcoin

    64,540.17
    +2,897.54 (+4.70%)
     
  • CMC Crypto 200

    1,334.90
    +22.27 (+1.73%)
     

子女在學就必然享有免稅額?你未必知道的父母子女免稅額細節!

子女在學就必然享有免稅額?你未必知道的父母子女免稅額細節!
有供養父母子女就代表可以「扣」到盡? (Getty Images)

報稅的時間就到!每年報稅時,看著報稅表上林林總總的免稅項目,總有種令人心動的想法。可是錯誤申報使用免稅額,輕則多交了稅,重則會因逃稅而誤墮法網!你以為自己必然享有一些免稅額?有供養父母子女就代表可以「扣」到盡?報稅之前,還是建議你看看下文,特別是父母和子女這兩項最常用免稅額的竅門。

子女在學就必然享有免稅額?你未必知道的父母子女免稅額細節!
法例上對供養父母免稅額有相當要求,特別是「通常」在港居住和「同住」這個定義。 (Getty Images)

使用父母免稅額要小心:住哪裡是關鍵!兩地走要小心

對「打工仔」來說供養父母免稅額是想慳稅的最佳入門方法。可是,法例上對供養父母免稅額有相當要求,而部分的細則更是帶有相當大的詮釋空間,特別是「通常」在港居住和「同住」這個定義。

大家都可能知道,只有父母或祖父母「通常」在港居住才合資格申請若同住則可獲更大的免稅額假如父母已移居外國,每年只回港數周就不符合「通常居住」的要求,但近年兩地走的家庭越來越多,令大家對「通常居住」這條界線產生不少疑問。

假如父母內地香港兩地走又怎麼計算呢?根據稅務局說法,須考慮父母與香港的社交及經濟聯繫,例如:

1. 訪港有多頻密?每次逗留有多久?

2. 在香港有沒有固定居所?

3. 在外地有沒有居住的物業?

4. 在香港有沒有工作或生意?

5. 在香港的親友有多少?

如有關第 2-5 題答案大多是「否」,就應該想清楚應否申領供養父母免稅額。

子女在學就必然享有免稅額?你未必知道的父母子女免稅額細節!
假如父母已移居外國,每年只回港數周就不符合「通常居住」的要求 (Getty Images)

即使你滿足了「常住」的要求,那「同住」又該如何計算呢?

情景一:與父母居於樓上樓下,自己負責父母住屋開支→ 不算同住

情景二:父母經常在自己家裡逗留,為自己照顧孩子,只是不留宿→ 不算同住

情景三:自己與父母同住,但單位是父母名下物業→ 算同住,可獲同住免稅額

要注意的是,要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另一關鍵重點是每名父母只適用於一名子女,如果重覆使用就是違法,所以兄弟姊妹之間需要好好溝通和協調。

子女在學就必然享有免稅額?你未必知道的父母子女免稅額細節!
很多人都知道全部子女的免稅額只能由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申領 (Getty Images/blue jean images RF)

繼父母都可享子女免稅額?值得留意的子女免稅額細節

很多人都知道全部子女的免稅額只能由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申領。因此,坊間不少人都會讓夫婦間較高薪的一方取用子女免稅額,假如高薪的一方已達標準稅率,則由未達標準稅率的一方取用子女免稅額較有利。可是,如果是離婚家庭,甚至是牽涉繼父母支付子女開支,又該怎樣安排呢?

廣告

離婚後父母合力支付照顧子女開支,甚至是繼父、繼母都有份提供子女生活費或教育費,這類情況父母、繼父母都可以分別獲得部分子女免稅額。要妥善安排,就只有各申索人先協議如何攤分子女免稅額。假如雙方未能達成協議,稅務局就會按父母、繼父母各自支付照顧子女金額比例分配子女免稅額。

「單親免稅額」需符合兩大條件

不過,假如離婚後暫未再婚又負責照顧子女,想申索「單親免稅額」就需要符合兩大條件。一是即使在課稅年度分居、辦妥離婚,仍需要到下一個課稅年度先可以享有「單親免稅額」。

再者,獨力、主力照顧子女,並非視乎所付出幾多「家用」的金額,而是視乎誰享有子女的監護管養權。過去就曾有案例有父親以獨力支付前妻及子女家用為由申領「單親免稅額」提出稅務上訴,但監護管養權屬於前妻而敗訴。

出國留學、剛畢業「空窗期」:子女免稅額是否失效?

子女出國讀書往往有幾年不在香港,父母或會憂慮子女免稅額會否失效。

參考稅務局規定,子女年滿18至25歲並在大學、學校接受全日制教育都符合申領子女免稅額條件。故此子女只要未滿25歲並在外地接受全日制教育,就毋須擔心子女免稅額無效。

至於子女剛大學畢業而尚未找到工作的「空窗期」,能否享有子女免稅額就視乎於該年子女有沒有接受全日制教育。例如,子女在9月畢業,由於4月至6月仍是大學全日制學生,該課程年度就仍可以申領子女免稅額。

但是,大家亦要注意未滿25歲成年子女修讀兼讀、單元培訓課程如展翅計劃是不符合全日制學生的定義,即父母亦不能申領子女免稅額。所以不要以為子女只要是「讀緊書」,就自動享有子女免稅額。

子女在學就必然享有免稅額?你未必知道的父母子女免稅額細節!
為自己或者家人購買自願醫保,就每名受保人亦可獲最高8,000港元的稅務扣減 (Getty Images/blue jean images RF)

精明慳稅有妙法?可考慮年金醫保扣稅

與其搞盡腦汁鑽空子扣減免稅額,不如從一些雙贏的方法入手吧!若計盡免稅額後,仍需要交稅,那不如在其他可扣稅項目上動動腦筋。

近年,政府鼓勵市民投保延期年金和自願醫保計劃,為自己的未來作更好的規劃,並提供退稅優惠作為誘因。以購買合資格的延期年金保單為例,最高可享每年60,000港元的稅務扣減。而為自己或者家人購買自願醫保,就每名受保人亦可獲最高8,000港元的稅務扣減。這種方法,既可為自己和家人未雨籌謀,另一方面亦可獲寬減稅款,可說是雙贏局面。想了解更多扣減免稅額的方法,請按此處

更多健康及生活資訊,可瀏覽AXA Blog

以上內容獲 AXA安盛 Head of Investment Proposition 劉智峰先生 審核。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