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284.54
    +83.27 (+0.48%)
     
  • 國指

    6,120.37
    +20.15 (+0.33%)
     
  • 上證綜指

    3,052.90
    +8.08 (+0.27%)
     
  • 道指

    38,460.92
    -42.77 (-0.11%)
     
  • 標普 500

    5,071.63
    +1.08 (+0.02%)
     
  • 納指

    15,712.75
    +16.11 (+0.10%)
     
  • Vix指數

    16.17
    +0.20 (+1.25%)
     
  • 富時100

    8,097.70
    +57.32 (+0.71%)
     
  • 紐約期油

    83.00
    +0.19 (+0.23%)
     
  • 金價

    2,339.00
    +0.60 (+0.03%)
     
  • 美元

    7.8292
    -0.0017 (-0.02%)
     
  • 人民幣

    0.9251
    +0.0004 (+0.04%)
     
  • 日圓

    0.0501
    -0.0001 (-0.30%)
     
  • 歐元

    8.3978
    +0.0221 (+0.26%)
     
  • Bitcoin

    64,009.08
    -2,420.21 (-3.64%)
     
  • CMC Crypto 200

    1,357.83
    -24.74 (-1.79%)
     

《專題》人行年內四度降準保經濟 料末季或有機會再「放水」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美聯儲局持續加息、兼且美匯指數攀升,中國經濟增長正面臨壓力。國統局本月初公布9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僅50.8遜預期,是今年2月見50.3之後的低位,上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及進口指數更分別只得48%和48.5%跌至年內低點,距離50「盛衰分界線」更遠,內地PMI已響起警號。人行周日(7日)公布年內第四次降準(首三次降準分別為今年1月下旬定向降準,其後在4月下旬、7月初再降準),自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幅度較原預期為大,市場料今次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人民幣。

全球股市近期風高浪急,外部不明朗因素困擾下,恆指今年以來累跌逾15%。銀行作為「百業之母」,本網統計10間本港上市的大中型內銀,今年來股價平均累跌近11%(近半年以來股價則平均累跌逾18%)。內地近年面臨貿易戰外,亦同時持續推行改革及金融體系去槓桿,如防止資金流入產能過剩行業及收緊棚改貨幣化,人行亦一再強調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由於總體政策持續去槓桿,相對地會令透過降準推動貸款增長的效應有所遞減,或只會形成「托底」作用。

里昂上月預期內銀2018年貸款增速將介乎7.6%至12.3%,料2019年貸款增速介乎6.8%至11%,對比中國2009年(金融危機之後)新增貸款9.59萬億人民幣,按年多增4.69萬億人民幣;對比2016年新增貸款12.65萬億人民幣,較上年多增9,257億人民幣或7.9%。

【PMI警號 人行四降準】

廣告

中國自2010年以來,經過人行12次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銀行至2011年6月20日升至21.5%歷史高位後,在2011年年底至今展開了三輪降準時期,綜合人行、野村及摩根士丹利報告資料,首輪是2011年12月初至2012年2月下旬,共兩次降準(大型銀行存準金率降至20.5%);第二輪是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共3次定向降準及5次全面降準(至2016年3月底大型銀行存準金率降至17%)。今次第三輪(仍在進行中)即由2018年1月下旬至2018年10月15日,共1次定向降準及3次全面降準,截10月中大型銀行存準金率將進一步降至14.5%,已回落至2009年時期水平。

計及人行今次第三輪降準時期(即由2018年1月下旬至2018年10月15日),大型銀行存準金率由17.5%降至14.5%,期內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累跌8.8%,同期恆指則累跌逾24%。若對比第二次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周期(即由2014年4月25日至2016年3月1日),大型銀行存準金率由20.5%降至17%,期內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累跌5.1%,同期恆指則累跌14.5%。今輪(第三輪)降準時期(即由2018年1月下旬至2018年10月15日)人民幣匯價已累跌逾8%,較第二輪降準時期(即由2014年4月25日至2016年3月1日)人民幣匯價累跌5.1%為多。

中美經貿摩擦造成人民幣弱勢的原因是,在中美貨幣政策出現背馳,中美債券息差收窄,美元走強不利人民幣走勢。而人民銀行降準或會令中美利差進一步收窄,貶值壓力或會增加。部份券商指明年中國經濟放緩的因素亦可能令到人民幣進一步受壓,不過人民幣匯率雖然存在一定貶值壓力,但市場認為依然可控,而降準對人民幣匯率影響相對有限。匯豐環球研究今日發表報告,貿易戰壓力持續下,該行下調人民幣兌美元匯價至2018年及2019年年底預測分別至6.95及7.1,此前預測均為6.7水平。

【減稅兼降費 政策更積極】

降準對資本市場刺激有限為市場預期之內。內地出台一系列的「救經濟」措施表明是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力倡減稅降費,主要對因去產能和調結構等政策性停產停業企業給予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將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單戶授信額度上限提高,及完善提高部份產品出口退稅率,以增強內生經濟增長動力。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央政府亦強調,要根據形勢變化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國家財政部部長劉昆日前表明,將在長遠採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除大力減稅降費外,要大力支持中央確定的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債券發行和提速預算執行,預計今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其後,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從11月起,將現行貨物出口退稅率為15%的和部分13%的提至16%;9%的提至10%,其中部分提至13%;5%的提至6%,部分提至10%。

【料本季再降 緩下行風險】

人行降準預期可支持中國緩衝信貸增速下行的風險,但難以推動信貸增長出現大反彈。瑞銀發表報告指,人行宣布降準100點子,釋放約1.2萬億元人民幣流動性,符合預期,並料今年第四季人行或再度降準50至100點子,部份將用作償還到期的MLF,11月及12月將分別有4,040億及4,760億元人民幣MLF到期。而2019年預期人行會再降準數次以確保有足夠流動性償還到期的MLF,瑞指是次降準是以減低融資成本及確保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為主。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相信是次降準仍是人行中性貨幣政策的一部份,不認為降準會導致政策大幅放鬆,且不會將今次的降準視為將流動性注入以刺激信貸增長。由於存款準備金率仍高,大摩預期內地在明年及2020年還有進一步降準的可能性。該行表示,是次降準可支持中國緩衝信貸增長下行的風險,但難以推動信貸增長出現大反彈,預期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中國的有效信貸增長約介乎9%至10%。(ta/w/t)


~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