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18
    +0.0006 (+0.01%)
     
  • 人民幣

    0.9238
    +0.0001 (+0.01%)
     
  • 道指

    37,986.40
    +211.02 (+0.56%)
     
  • 標普 500

    4,967.23
    -43.89 (-0.88%)
     
  • 納指

    15,282.01
    -319.49 (-2.05%)
     
  • 日圓

    0.0504
    0.0000 (0.00%)
     
  • 歐元

    8.3462
    +0.0118 (+0.14%)
     
  • 英鎊

    9.6870
    -0.0520 (-0.53%)
     
  • 紐約期油

    83.39
    +0.66 (+0.80%)
     
  • 金價

    2,403.60
    +5.60 (+0.23%)
     
  • Bitcoin

    63,930.21
    +498.50 (+0.79%)
     
  • CMC Crypto 200

    1,381.72
    +69.10 (+5.27%)
     

彭博專欄:也許美國就是希望看到俄烏持續打下去

彭博專欄:也許美國就是希望看到俄烏持續打下去

【彭博】— 美國前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曾經說過一句話,「在權力走廊中 ,人們講的不是經濟或政治,他們談的是歷史」。

在最近一篇學術文章中,通過「9/11」事件和雷曼兄弟倒台後美國決策者的反應,我發現了這句話有多麼正確。世貿雙子塔被撞當晚,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什在其日記中寫道,「今天發生了21世紀的珍珠港事件」,後來的日子裡,其他歷史比喻也多次被政客們使用,從內戰到冷戰不一而足。

七年後,聯儲會主席本·伯南克和紐約聯儲行長蒂姆·蓋特納第一次承認,如果不採取嚴厲的應對措施,美國可能重現「大蕭條」。

俄烏戰爭已經持續月余,對於這場衝突,華盛頓的決策是從哪些歷史中獲得借鑒的呢?幾個線索已經浮出水面。

美國可能不希望戰爭結束

《紐約時報》資深記者David Sanger近期在一篇報導中稱,「對於如何把從‘代理人戰爭’中學到的經驗教訓運用到俄烏戰爭,美國政府內部仍然存在分歧」。(*譯者注:所謂代理人戰爭即兩個敵對的力量利用外部衝突以某種方式打擊另一方的利益或是領地,例如1979年蘇聯出兵阿富汗。)

Sanger說,據美國官員透露,拜登政府「希望在不引發核衝突或阻礙局勢降級的情況下,幫助烏克蘭將俄羅斯鎖死在泥潭中。中情局官員正在協助確保將武器交到經過審核的烏克蘭軍事單位手中。但截至目前,拜登總統和他的下屬並沒有像1980年代美國在阿富汗對付蘇聯那樣,利用中情局建立運送武器的龐大網絡」。

我相信如果沒有高層信源,Sanger寫不出這番話。仔細閱讀這篇文章,我的結論是,美國打算讓戰爭繼續進行下去。美國政府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毒刺」防空飛彈、「標槍」反坦克飛彈和「彈簧刀」武裝無人機。美國還會繼續努力說服其他北約國家提供更大火力的防禦性武器。(美國的最新提議是讓土耳其向烏克蘭提供幾年前從莫斯科購得的複雜的S-400防空系統。我預計這個計畫最後會像波蘭交換米格戰鬥機一樣無疾而終。)只有在烏克蘭政府輸掉常規戰爭的情況下,華盛頓才會恢復類似1979年後在阿富汗的行動。

廣告

其他信源也能夠證實這一點。一位政府高官在本月早些時候一次私人活動上說:「只有普丁政權倒台才能結束這一切。普丁只要在位一天,俄羅斯就將繼續被放逐,永遠不會得到國際社會歡迎。中國犯了一個巨大錯誤,因為他們以為普丁可以逃過懲罰。國際社會與俄羅斯的割席對於中國不是好兆頭,他們必須重新考量中俄關係。日後回頭看,很可能會發現目前是民主社會加強紐帶的關鍵時刻」。

英國高層官員中也是類似的說法。有一種觀點認為,「英國的第一選擇是延長衝突,讓普丁流血」。這種話我聽到不止一次。它可以幫助解釋一些問題,比如為什麼美國沒有採取任何外交措施來確保停火,為什麼拜登毫無顧忌的將普丁稱為戰爭罪犯。

現在的我也許太悲觀了。在此非常想分享下弗朗西斯·福山的樂觀看法,他認為「俄羅斯將在烏克蘭徹底失敗」。以下是其3月10日做出的大膽預測:

他們的崩潰可能不是隨著消耗戰而慢慢發生,他們的崩潰將是突然到來而且具有災難性。俄軍將陷入一個既得不到補給又無法撤退的尷尬境地,士氣蕩然無存。軍隊敗北後普京一定倒台。俄國人的失敗將使“自由新生”成為可能,我們無需再擔憂全球民主的衰退。感謝勇敢的烏克蘭人,他們令1989年的精神得以延續。

(*譯者註:據德國之聲的採訪,福山所指的“1989年精神”應系東歐劇變或東歐革命,其最終以蘇聯解體告終。)

但願這些願望能讓上帝聽見吧。

自私自利+樂觀主義

我可以理解為什麼這麼多西方觀察家對這種預測信心滿滿。的確,俄羅斯部隊的軍力和軍備損失一直很高。親克里姆林宮的俄羅斯報紙《共青團真理報》剛剛公佈了俄國防部的數字,其中稱9,861名俄羅斯軍人陣亡,16,153人受傷。(這個報導很快就被刪除了。)不妨對比下歷時十年的蘇阿戰爭,當時蘇聯軍人死亡1.5萬,受傷3.5萬。(*譯者注:3月25日,莫斯科公佈的戰損報告顯示俄軍1,351人陣亡,3,825人負傷)。

此外,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俄軍的後勤工作一團糟,許多補給車因為輪胎或發動機問題被棄之路邊。從這些指標看,烏克蘭似乎的確有希望如學者Phillips O’Brien和Eliot A. Cohen所言贏得戰爭。歷史上有關獨裁政權在軍事潰敗後很快倒台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比如海珊、卡扎菲,以及40年前軍事侵占馬島的阿根廷軍政府。

如果在烏克蘭的戰損和制裁引發的金融危機能夠雙管齊下迫使普丁垮台,那的確很棒。看看吧,中國!要是你們敢對台灣施展同樣的把戲,瞧瞧俄羅斯的下場。順便說一句,我們對台灣的關心遠甚於對烏克蘭,因為那些驚人的半導體晶片都是在台積電生產的。

這個策略的耐人尋味之處在於它結合了自私自利和樂觀主義。這是典型的純為國家利益服務的現實政治(Realpolitik),一邊讓烏克蘭繼續流血犧牲,坐視英勇的烏克蘭戰士讓俄國人流血,一邊想著這個衝突只是新冷戰時代的子情節,中國才是新冷戰時期的真正對手。

拜登政府想的是既要做出足夠努力來支持烏克蘭抵抗俄軍,同時又不能激化普丁將戰事升級;既要滿足熱烈支持烏克蘭的公眾輿論,又不能讓美國人真的犧牲性命。

樂觀的看法是,讓戰爭繼續下去必然會損害普丁的立場。他的失敗反過來又能對中國構成震懾。我真擔心這種假設是嚴重的誤判,反映出美國對相關歷史的誤讀。

延長戰爭不僅可能令數萬烏克蘭人喪生,幾百萬人無家可歸,而且還可能給普丁帶去一些能在國內炫耀戰果的資本。俄羅斯國內爆發大革命絕對是小概率事件,即使戰爭不利於普丁,這種事情也不太可能發生。如果俄羅斯在戰爭中占了上風,那自然也不會出現「宮廷政變」。

至於中國,拜登政府以為威脅對中國企業實施制裁能令習近平放棄為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這個想法在我看來實在大錯特錯。

軍事誤判

首先從軍事形勢開始,西方分析人士一直認為這是對烏克蘭人來說太有利的一面。在我寫這篇文章時,雖然郊區的戰鬥仍在繼續,但俄羅斯似乎已經擱置了包圍基輔的計畫。接下來值得關注的戰區應該在東部和南部。

據我信任的幾名軍事專家稱,未來幾周烏東頓巴斯附近面臨嚴重威脅。在南部,一只營級規模的車臣部隊正在接近圍困數日且80%被毀的城市馬裡烏波爾。那裡的烏克蘭軍隊缺乏後續補給,也沒有戰術突破的空間。簡而言之,馬裡烏波爾的陷落可能就是幾天內的事情。一旦攻克,俄羅斯就可以撤出部分兵力加入頓巴斯陣線的包圍圈。

南方的下一個主要目標位於更西部,即赫爾松西北的內陸城市尼古拉耶夫,以及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敖德薩。3月18日黑海北部的一場大風暴給烏克蘭的海上防禦系統造成破壞,魚雷遭毀。

3月18日當天,俄羅斯聲稱首次在戰鬥中使用了高超音速武器,烏克蘭西部傑利亞京的地下彈藥庫被一枚「匕首」(Kinzhal)空射飛彈擊中。他們本可以用常規巡航飛彈達到同樣的效果,之所以用了高超音速武器,意在提醒烏克蘭的支持者們俄羅斯還有強大的武庫可用。到目前為止,大約已有1,100枚飛彈擊中了烏克蘭。未來還有更多。

與海珊或卡扎菲不同的是,普丁的確有發動核威脅的資本,但鑒於常規戰爭可能更有利於他,我認為他不需要加碼威脅。俄方的下一個打擊將從白俄羅斯軍隊自北部入侵烏克蘭西部開始,烏克蘭總參謀部預計未來幾天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這可能對波蘭的武器供應構成威脅。

如果普丁選擇讓戰事升級,他還有其他一些不太刺激的選項。到目前為止,網絡戰一直是福爾摩斯那條沒叫過的狗。上周一,拜登政府正式警告私營部門「當心這條狗」。此外,基礎設施(例如,承載大量全球數字業務的海底電纜)也可能受到直接物理攻擊。

在當前西方的戰略中,我看不出他們對未來烏克蘭戰事可能的糟糕情況有任何清醒認識。普丁的動機顯然是在展開認真談判之前,為自己創造一個比現在更有優勢的地位。烏克蘭人亮出了底牌。他們準備放棄加入北約的想法;接受作為中立國;尋求第三方的安全擔保;接受限制軍事能力。

他們對克里米亞以及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自封的)共和國未來地位的立場還不確定。顯然,對於要贏得戰爭的普丁來說,這些還不能滿足他。同理,如果烏克蘭人認為自己可以贏,寸土都不會讓。控制黑海海岸將給普丁提供要求烏克蘭進一步讓步的基礎,特別是從克里米亞到俄羅斯的「陸橋」。

與此同時,對俄羅斯實施的主要金融制裁正在發揮預期作用,導致全國範圍的銀行擠兌和消費品短缺。外界對俄羅斯經濟萎縮的規模估計數字各有不同,如果參考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的大蕭條事件,那麼萎縮規模可能高達三分之一。

但是,只要歐盟國家拒絕對俄羅斯實施能源禁運,普丁政權仍會每天從歐盟獲得大約11億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氣收入。對於目前的制裁是否能讓俄羅斯停下戰爭機器或令普丁倒台,我個人依然持懷疑態度。為什麼上周盧布兌歐元非但沒有下跌,反而還上漲了呢?

大家都在說歷史

俄烏雙方都在引用歷史。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是個中高手,他針對每個國家議會精心調整了演講內容,實際上他是在對每一個國家說,「我們的歷史就是你們的歷史。我們就是你們」。他對英國人講丘吉爾,對德國人談柏林牆,對美國人聊馬丁·路德·金,對以色列人談大屠殺。

普丁則是以一種截然相反的方式利用歷史。俄羅斯記者Mikhail Zygar近期在《紐約時報》發文稱,「總統完全失去了對‘當下’的興趣。經濟、社會問題、新冠疫情都讓他煩惱。他和他的幕僚尤裡·科瓦勒丘克沈迷於回憶過去」。

這點我也看出來了。普丁近期發表的有關二戰起源和「論俄羅斯與烏克蘭歷史統一」的偽學術文章證明了他思想的歷史性轉變。

我不同意俄羅斯前外交部長安德烈·科濟列夫的觀點。他曾經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對普丁及其親信而言,「冷戰從未停止」。我認為冷戰不是普丁感興趣的歷史。正如保加利亞政治學者Ivan Krastev對《明鏡周刊》所說,「對於將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比作1938年納粹德國吞併蘇台德地區的說法,普丁是很憤怒的。普丁生活在歷史類比和隱喻之中。俄羅斯永恆的敵人一定是納粹。」此外:

西方的偽善一直令普京痴迷,俄羅斯政府的一切舉動都體現了這一點。你知道嗎?在他為吞併克里米亞準備的宣言中,幾乎把當年得到西方支持的科索沃的獨立宣言原封不動搬了過來。這次俄羅斯對基輔發動的攻擊先從電視塔開始,1999年北約轟炸貝爾格萊德時也襲擊了塞爾維亞廣播電視台,這個你知道嗎?

不過,這些當代史對普丁的吸引力不如更為久遠的沙俄帝國史。這點我以前就曾經談過。新的證據表明普丁的計畫並不是重建前蘇聯,而是希望回到沙皇俄國和東正教時代,這點從他在莫斯科足球場面對法西斯式集會所發表的演講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在結尾時他提到沙俄時期在黑海中一戰成名的費奧多羅維奇·烏沙科夫將軍,這讓我對敖德薩的命運有不詳預感。

不懂中國

中國人也知道如何將當代問題套用到歷史語境,但他們再一次用了不同的方式。普丁希望把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帶回到神話般的沙皇時代,而習近平仍然是毛澤東的接班人,甚至欲在歷史地位上與毛澤東並列。根據中國外交部發布的聲明,在3月18日與習近平兩小時的視頻通話中,拜登告訴後者:

50年前,美中兩國作出重要抉擇,發表了“上海公報”。 50年後的今天,美中關係再次處於關鍵時刻,美中關係如何發展將塑造21世紀的世界格局。我願重申:美國不尋求同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

從習近平的回應來看,他對拜登的承諾一個字都不信。以下是他的回答:

目前,中美關係還沒有走出美國上一屆政府製造的困境,反而遭遇了越來越多的挑戰。

特別是美國一些人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這是十分危險的。台灣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對兩國關係造成顛覆性影響。中美關係之所以出現目前的局面,直接原因是,美方一些人沒有落實我們兩人達成的重要共識,也沒有把總統先生的積極表態落到實處。美方對中方的戰略意圖作出了誤讀誤判。

最後習近平還引用了一句中國俗語——「解鈴還須系鈴人」。不管你怎麼想,但在我看來,這番話對於拜登政府中鼓吹對華鷹派策略的人不是個令人鼓舞的表態。

美國政府裡的對華鷹派人士——特別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Kurt Campbell和Rush Doshi——不喜歡「新冷戰」一詞。但Doshi最近的著作《漫長的博弈》(The Long Game)本質上是一本遏制中國的手冊,內容上接近當年美國駐蘇聯外交官喬治·坎南化名X先生撰寫的「長電報」 (Long Telegram)報告。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在與中國外交官楊潔篪舉行的馬拉松式會議上,威脅說如果發現中國企業和俄羅斯進行交易,可能對它們實施二級制裁。如果外交關係委員會的Benn Steill和Benjamin Della Rocca的說法沒錯,中國已經幫助俄羅斯將部分外匯存底逃過金融制裁。

川普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Matthew Pottinger近日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的採訪,他已經不滿足於用「冷戰」來形容當下的大國關係。他的一個觀點我個人認同,那就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很多方面與1950年北北韓入侵南韓頗為相似。

我會這樣說:新冷戰在許多方面都是第一次冷戰的奇怪鏡像,第一次冷戰時,俄羅斯是老大哥,中國是小老弟,現在角色對調。第一次冷戰時,首場熱戰發生在亞洲(南韓),現在是東歐(烏克蘭)。第一次冷戰時,南韓只是與蘇維埃支持的眾多代理人發生衝突的第一個地區,現在烏克蘭也是第一個,以後在中東(伊朗)和遠東(台灣)的危機可能也會隨之而來。

還有一個非常驚人的對比。第一次冷戰期,美國杜魯門政府領導了一個國際聯盟,聯合國的使命是捍衛南韓。現在烏克蘭只能靠國際的軍備供應來自力更生。原因是拜登政府很擔心如果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過高,普丁可能升級到核戰爭。

這在1950年不是問題。儘管前蘇聯於1949年8月29日進行了首次原子彈試驗,距離北韓戰爭爆發還不到一年,但如果(如麥克阿瑟將軍建議的那樣)美國用原子彈打贏北韓戰爭,蘇聯人沒辦法以牙還牙。

權力走廊中到處都是關於歷史的談話,但不同位置發出的聲音也不同。就我看來,拜登政府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其認為可以拉長戰爭,讓俄羅斯流干血,推翻普丁,並向中國發出遠離台灣的信號。

這個策略的每一步都基於可疑的歷史誤讀。烏克蘭不是1980年代的阿富汗,即使它是,這場戰爭也不會持續10年,而更像是10周。聽任普丁將烏克蘭炸為瓦礫並不明智,因為他正好可以借此炫耀達到了阻止烏克蘭獨立的目的。此外,就像大多數俄羅斯領導人一樣,普丁很可能最後是自然死亡。

而且,別忘記中國。北京會越來越清楚的看到,其面對的不是那個有杜魯門和坎南的美國政府。那個自信的開啟第一次冷戰的美國本身已經是歷史的一部分了。

彭博其他俄烏分析文章:

(英國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是彭博專欄作家,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曾任哈佛大學、紐約大學、牛津大學歷史系教授。他還是紐約諮詢公司Greenmantle LLC的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其最新著作為《Doom: The Politics of Catastrophe》。本專欄並不代表彭博有限合伙企業及其所有者的觀點。)

原文標題

Putin and U.S. Misunderstand History in Ukraine: Niall Ferguson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