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瑞信剖析銀行穩健性 收息一族必讀教學

早前美國爆出矽谷銀行、Signature Bank倒閉,緊接下來又到瑞士信貸受壓財政壓力。無疑為食息一族敲響警鐘。
早前美國爆出矽谷銀行、Signature Bank倒閉,緊接下來又到瑞士信貸受壓財政壓力。無疑為食息一族敲響警鐘。

早前美國爆出矽谷銀行、Signature Bank倒閉,緊接下來又到瑞士信貸受壓財政壓力。無疑為食息一族敲響警鐘。幸而這些銀行危機暫時只在歐美地區發生,但香港的食息一族仍能從中體會到如何確認銀行穩健性,實為必讀的收息教學。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近日瑞士信貸股價急跌;原來該行存款大幅流走。根據瑞士信貸公布截至去年年底的財務報表,一年內存款流失40%,跌至2,332億瑞士法郞。不過,瑞信管理層今年1月聲稱存款淨流入。

事情最新發展是國際銀行同業擔心出現瑞士信貸出現違約,已經限制與瑞士信貸的交易。另一邊廂,在瑞士中央銀行推動下,瑞銀集團將收購瑞士信貸。

大額虧損礙穩健性

不過,香港食息一族應該從瑞信存款大幅流走體會到銀行的穩健性,這樣才不算浪費一場危機。銀行穩健性首先要看資本充足率,去年瑞士信貸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為14.1%。如果存戶不知道去年瑞士信貸曾經集資,如果單看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這個數據,其實是不太看得出問題。

事後孔明看,瑞信在Archegos事件上嚴重虧損,為存戶失去信心的開端。瑞士信貸給予Archegos槓桿投資,但隨著股價波動,瑞士信貸未能及時斬倉,形成55億美元虧損。

香港存戶從瑞士信貸的教訓上,應該學懂了除了看資本充足率,更要看銀行是否曾經錄得龐大虧損,尤甚是因為金融交易所導致的虧損。如果銀行出現單一交易形成的虧損,就應該對這些銀行有戒心。

當存戶發現有個別銀行給予利息較同業不合理地高,吸納存款後亦未必能夠賺取息差,可視為銀行穩健性存疑的另一證據。
當存戶發現有個別銀行給予利息較同業不合理地高,吸納存款後亦未必能夠賺取息差,可視為銀行穩健性存疑的另一證據。

存息太高也是問題

此外,瑞士信貸現時面對存款大幅流失問題。如果日後香港銀行面對相同問題,潛在的自救辦法是以高息穩住存款。當存戶發現有個別銀行給予利息較同業不合理地高,吸納存款後亦未必能夠賺取息差,可視為銀行穩健性存疑的另一證據。

香港存戶至少可從銀行錄得巨額虧損及存息太高這兩個方面監察銀行的穩健性。如果存戶多加留意,自然是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