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57.45
    +402.04 (+2.28%)
     
  • 國指

    6,262.61
    +163.35 (+2.68%)
     
  • 上證綜指

    3,132.43
    +47.73 (+1.55%)
     
  • 滬深300

    3,738.93
    +66.49 (+1.81%)
     
  • 美元

    7.8206
    +0.0006 (+0.01%)
     
  • 人民幣

    0.9328
    -0.0010 (-0.11%)
     
  • 道指

    34,111.99
    +41.57 (+0.12%)
     
  • 標普 500

    4,349.79
    +19.79 (+0.46%)
     
  • 納指

    13,330.79
    +106.80 (+0.81%)
     
  • 日圓

    0.0526
    -0.0002 (-0.34%)
     
  • 歐元

    8.3377
    +0.0033 (+0.04%)
     
  • 英鎊

    9.5960
    -0.0150 (-0.16%)
     
  • 紐約期油

    90.71
    +1.08 (+1.20%)
     
  • 金價

    1,947.70
    +8.10 (+0.42%)
     
  • Bitcoin

    26,631.87
    +81.55 (+0.31%)
     
  • CMC Crypto 200

    568.06
    +0.01 (+0.00%)
     

〈房產〉全台營造成本創史上新高且交易冷清 考驗建商經營應變能力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資料,今年 4 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來到 109.6,再創新高,去年 8 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曾下跌,但未見新案價格下修,今年物價指數一路走升,成本高築但房市偏空,大大考驗建商經營應變能力。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表示,建築成本增加及取得開發資金困難,今年首季建照量創 3 年同期新低,已見建商調控供給,不過買方保守,將使得財力有限的建商陷入困境。

就個別項目指數觀察,2023 年 4 月勞務類指數為 107.78,創統計以來新高,平均年增率 3.13%,預拌混凝土指數 119.97 同創新高,2023 年平均年增幅高達 12.38%,砂石類指數 2023 年平均年增率則為 3.03%,不過鋼筋指數及鋼板指數因鐵礦砂價格穩定,分別年減 9.26%、6.26%,但皆處於價格高檔。

郎美囡分析,疫後復甦加上俄烏戰爭困局,全球原物料難回頭,國內搶工情況雖緩和,卻仍有工人難尋及高齡化的問題,開發營建成本攀升,加上土地價格居高不下,建案價格難降,但就買方角度,央行升息及平均地權條例新法執行,房價應走向價修格局,對高價位住宅不買單,新案價格上有頂蓋,讓業者經營難度大增。相較 2015-2016 年間營建工程物價指數連續 21 個月負成長,又有政策打壓,融資條件也不似現在嚴苛,建商得以降價開買氣。今年本高、利薄、來人少,難以複製 2016 年經驗,更考驗建商經營能力。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營建成本增加,政府打炒房力道一波接一波,加上購買預售屋轉售限制多,預估預售未來將轉向自用為主,如何讓消費者願意高價買單,會是建商的考驗。至於民眾想要趁機撿便宜之前,除了基本條件之外,更要留意建商風險,免得美夢變成噩夢。

 

更多鉅亨報導
台北市今年來億元級辦公樓 前五都採無貸款交易
Q1外國人來台買不動產呈「地熱房冷」購置房產面積大減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