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10.66
    +17.52 (+0.59%)
     
  • 滬深300

    3,520.96
    +18.18 (+0.52%)
     
  • 美元

    7.8256
    +0.0026 (+0.03%)
     
  • 人民幣

    0.9228
    -0.0004 (-0.04%)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4
    -0.0000 (-0.04%)
     
  • 歐元

    8.4407
    -0.0285 (-0.34%)
     
  • 英鎊

    9.8770
    -0.0080 (-0.08%)
     
  • 紐約期油

    83.11
    +1.76 (+2.16%)
     
  • 金價

    2,254.80
    +42.10 (+1.90%)
     
  • Bitcoin

    70,784.77
    +1,793.19 (+2.60%)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投資者忽略了蘋果潛藏的重大風險?

蘋果(NASDAQ:AAPL)再一次交出強悍的季度業績,看起來諸事順利。 不過,美國國會已盯上若干科技大企,而無論你的市值有多大,政府的權力都比你大。蘋果並不透過大型收購拓展業務,也沒有像亞馬遜(Amazon)(NASDAQ:AMZN)稱霸電商市場般,在某個體系獨大。然而,蘋果的App Store(應用程式商店)似乎存在重大的反壟斷法風險,惟沒有多少人重視這一點。

終止企業不當行為

美國國會以反壟斷為由盯上四間公司,分別是 Google母公司Alphabet(NASDAQ:GOOGL)(NASDAQ:GOOG)、蘋果、亞馬遜和Facebook(NASDAQ:FB)。現階段的反壟斷調查主要圍繞這些公司可能涉及甚麼不公平的行為。

雅虎財經撰稿人羅拔斯(Daniel Roberts)總結稱:「面對國會議員採取反壟斷行動的威脅,蘋果理應是四間公司中最不受影響的一間。」 有別於蘋果,其餘三間公司都有進行重大收購,或在某個業務領域獨大。理論上,美國政府可以強迫這些龍頭出售之前的收購,或改變它們的業務模式。

但上述議論似乎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壟斷不一定是由收購造成的。微軟(Microsoft)(NASDAQ:MSFT)90年代爆發的反壟斷爭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微軟為電腦作業系統的皇者,每一個Windows版本中均附有其IE瀏覽器。美國聯邦地區法官裁定這種搭售行為是不公平的,微軟應分拆成兩間不同的公司。如非上級法院推翻這個判決,微軟今日可能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廣告

大多數反壟斷爭議的裁決以《謝爾曼反壟斷法》的部分規定為最低限度的依據,該法案稱,只有透過收購、合併和排他手段對貿易進行不合理的限制,才構成違法。蘋果的投資者應當對最後一項——排他手段感到擔憂。

蘋果的不同之處

這四間被美國政府盯上的公司似乎在反壟斷法風險方面有着明顯的差異。

項目

Alphabet

亞馬遜

蘋果

Facebook

反壟斷疑慮

Google搜尋

亞馬遜網絡商店

App Store

Facebook / Instagram

競爭對手

Bing / 雅虎 / 其他

Etsy(NASDAQ:ETSY)/ Wayfair(NYSE:W)/ Overstock.com

Twitter / Snapchat / LinkedIn / 其他

(資料來源:Investopedia。表格由筆者編製。)

上面的列表並非詳盡無遺,但我們可以看到這四間公司之間的明顯區別。Google或許是傳統搜尋領域的一哥,但Facebook去年的每日搜尋量多達15億次,在亞馬遜上查找商品的消費者也比其他網上平台多。

Facebook方面,受疫情推動,Twitter (NYSE:TWTR)、Snapchat (NYSE:SNAP)和微軟旗下LinkedIn均錄得用戶增長,這或有助抵擋監管機構的狙擊。

亞馬遜的情況又如何呢?自2017年第一季以來,亞馬遜有至少50%的單位產品銷售額來自第三方賣家,這似乎可反駁亞馬遜涉反競爭行為的主張。亞馬遜固然會從第三方銷售中抽成,但eBay(NASDAQ:EBAY)也一樣,通常會收取10%的最終價值費、付款手續費和其他潛在的升級費用。如果你選用Etsy,則需支付類似的交易及付款手續費、商品上架費和其他費用。如顧客都不太喜歡,也可以透過分類廣告或其他應用程式銷售產品。

就蘋果而言,用戶沒有其他合法途徑可以在iOS裝置上下載及安裝應用程式。如缺乏競爭構成壟斷,那蘋果就有麻煩了。

打破壟斷?

綜觀App Store的運作方式,事實似乎對蘋果不利。首先,蘋果全權決定哪些應用程式可登陸其商店。據該公司指,有60%的應用程式獲得批准,但有40%的應用程式因為「小漏洞,其次是私隱問題」而被拒絕。

第二,蘋果視乎情況收取15%至30%的佣金。在別無他法下,開發者要不支付費用,要不失去數以百萬計的iOS用戶。蘋果不厭其煩地表明,App Store有84%的應用程式為免費,開發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只不過,如欲成為蘋果開發者計劃的一員,就需要繳付99美元的年費。

第三,有例子證實,知名公司能夠繞過蘋果收費,但小型開發者卻別無選擇。例如,電郵應用程式Hey的年費為99美元,但該公司未有提供透過App Store付費的選項。據報導,蘋果要求開發者加入「App內訂閱」選項,否則會將應用程式移除。

相比之下,Netflix(NASDAQ:NFLX)和Spotify(NYSE:SPOT)不再允許用戶透過iOS註冊它們的服務,以避免向蘋果繳付費用。App Store似乎完完全全體現了何謂壟斷,若美國政府認為有關情況屬實,將來的蘋果或會變得與現在完全不一樣。

反壟斷行動將如何改變蘋果?

上一季,蘋果錄得服務業務收入130億美元,毛利率超過67%。然而,猛烈的反壟斷行動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個局面。Apple Music的費用與其競爭對手相約,但蘋果毋須支付15%至30%的佣金便可銷售自己的服務。

歐盟委員會正在對蘋果的App Store業務進行調查,據初步調查發現,Apple Music的競爭對手不是將「App內訂閱」選項移除,就是提高音樂售價,把蘋果的收費轉嫁給用戶。蘋果的App Store審查指引(App Store Review Guidelines)明確規定,訂閱、遊戲內貨幣或優質內容的存取權限必須使用「App內購買」。要求使用蘋果的「App內購買」,而不是允許開發者使用蘋果以外的付款方式,正正體現了《謝爾曼反壟斷法》中提到的「排他手段」。

與此同時,Apple Arcade的精選遊戲「不會在其他手機平台或訂閱服務上提供」, 而且不訂閱Arcade圴話,就無法在iOS上玩這些遊戲。雖然遊戲開發者顯然有權選擇是否加入Arcade,但對於所受到的限制,他們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某些遊戲只在特定平台上提供並不罕見(許多遊戲機都有只在特定系統上提供的遊戲),但現在涉及的不是一款或幾款遊戲,而是有百多款遊戲不開放給Android用戶及所有沒訂閱Arcade的用戶。事實上,有些Arcade遊戲可以在PS4、Xbox One和PC上玩到,偏偏在Android上卻不行,這似乎是為了扼殺手機業的競爭。

反壟斷行動可能會迫使蘋果分拆其App Store業務,或至少開放其生態系統。開放App Store作競爭,意味着須下調對應用程式開發者的收費,從而達至有效競爭。此舉可能會減慢收入增長、壓低毛利,蘋果也將需要為其一直以來無本獲利的服務(例如是Apple Music)支付佣金。

蘋果的遠期市盈率超過33倍,遠高於過去10年任何時候的水平,因此該股的估值並不算很相宜。

現時的反壟斷議題最終會對蘋果造成怎樣的影響,還很難說。但投資者應意識到該公司的前景存在這個風險,並對自己的期望作出相應的調整。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Alphabet 行政董事 Suzanne Frey 是 The Motley Fool 董事會成員。

亞馬遜附屬公司 Whole Foods Market 行政總裁 John Mackey 是 The Motley Fool 董事會成員。

Facebook 前市場發展部董事及行政總裁 Mark Zuckerberg 胞姊, Randi Zuckerberg 是 The Motley Fool 董事會成員。

微軟附屬公司領英員工 Teresa Kersten 是 The Motley Fool 董事會成員。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