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19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39
    +0.0002 (+0.02%)
     
  • 道指

    37,986.40
    +211.02 (+0.56%)
     
  • 標普 500

    4,967.23
    -43.89 (-0.88%)
     
  • 納指

    15,282.01
    -319.49 (-2.05%)
     
  • 日圓

    0.0504
    +0.0000 (+0.02%)
     
  • 歐元

    8.3453
    +0.0109 (+0.13%)
     
  • 英鎊

    9.6890
    -0.0500 (-0.51%)
     
  • 紐約期油

    83.24
    +0.51 (+0.62%)
     
  • 金價

    2,406.70
    +8.70 (+0.36%)
     
  • Bitcoin

    63,852.67
    +350.79 (+0.55%)
     
  • CMC Crypto 200

    1,371.00
    +58.37 (+4.45%)
     

拆解跌市原因推測後市去向

美股繼續受到債息問題所困擾,雖然國債息率在美股收市前急回至1.4%以下水平,但仍只能令日前急挫的納指報升收市。道指全日跌469點報30932點; 標指跌18點報3811點; 納指則升72點報13192點。執筆時筆者仍未留意到眾議院有關1.9萬億美元新紓困方案之表決,而有關債息之問題,則會留在下文一併分享。

A股繼續受到基金重倉愛股遭拋售的影響而繼續下跌。而盈利水平受A股表現所影響的內險股,昨日跌勢亦見全日。上証全日跌2.12%報3509點,深証則跌2.17%報14507點。

兩市總成交量收窄至9069億。外資流走未見有太大啟示,深股通錄得淨流入11億而滬股通則有27.1億淨流出。假如單看本週表現,上証下挫5.1% 而深証及創業板指數更分別下挫8.3%及11.3%,跌幅以指數來說相當驚人 (個別熱炒股份跌勢更明顯)。

不過如果將時間點拉至整個月來看,上証在2月份仍錄得0.75% 跌幅,深証之2.12%跌幅亦不算太誇張。市場突破間風聲鶴唳,主要是氣氛急速轉弱所致。

留意指數成份股影響

至於港股方面,昨日繼續跟隨外圍表現急挫。雖然中段跌幅曾一度收窄至四百多點,唯午後在A股再度回落的影響下跌至接近全日低位收市。恒指全日跌1093點報28980點,總成交再次上升至3202億水平。恒指公司在收市後公佈下列成份股變動,於3月15日生效:

恒生指數: 加入阿里健康 (SEHK:241),龍湖(SEHK:960) 及海底撈(SEHK:6862),未有股份被剔出

廣告

國企指數: 加入碧桂園服務(SEHK:6098)及農夫山泉(SEHK:9633); 剔出海螺創業(SEHK:586),中石油(SEHK:857),恆安國際 (SEHK:1044)及華潤燃氣(SEHK:1193)

恆生科技指數: 加入海爾智家(SEHK:6690)及萬國數據(SEHK:9698); 剔出丘鈦科技(SEHK:1478),貓眼娛樂(SEHK:1896),心動公司(SEHK:2400) 及易鑫集團(SEHK:2858)

近日全球股市大幅下挫,而讀者們亦不難發展,筆者自2月中已不斷提醒大家小心新經濟股出現調整。即使是自己在經濟通推的2月推介,亦是以傳統股份為出發點 (直到現時兩隻仍比當時推介有一定盈利)。而在科網股急跌之時,筆者亦再次強調別急於入市 (2月23日市前流),希望大家能夠安然渡過今次科網小股災。不經不覺現時恒指已重點29000點水平之下,恒生科技指數更重回9000點水平 (與2月18日高位10995點計,調整幅度達18%)。相信有不少讀者開始出現一個問題,大市升勢是否已經完結? 有貨在手者是否應即時止蝕離場?

跌市因兩憂慮拖垮

要理解後市的去向,應先從跌市的源頭去開始著手。今次港股的急挫,主要可以歸納於兩個原因: (1) 財政預算案突然提高股票印花稅; (2) 美長債息急升引發之股票估值憂慮。

對於印花稅的問題,筆者早前在另一個留言已經提到自己的看法。會否影響到本港市場的競爭力,相信亦只有較長時間才會反映,短期的負面影響亦已即時反映在市場之上,因此未會對短期後市造成太大影響。至於後者,筆者近日在市前交流亦有談及問題的背景,現在則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主觀性看法。

個人認為,美長債急升確實令市場對息口及貨幣政策出現憂慮。但始終聯儲局貴為美國貨幣政策的決策者,既然其主席及其他管員亦一致開口認為低息及超寬鬆貨幣持續,甚至連3年後通脹才有機會達至2% 的時間表亦拿出來,相信此問題未必會在今次即時爆發。

別忘了現時聯儲局亦只是流於打開口牌層面,假如通脹問題繼續升溫的話,不排除聯儲局又會重施故技,透過買債去壓低長債息口。(歐盟已表明因長債息問題,開始考慮加大買債規模)

當然,筆者同時亦考慮到兩個可能性,一是聯儲局又突然反口改變貨幣政策 (正如2018年由加息突變為減息),二是聯儲局已完全失信於市場而令美元崩潰。

對於前者,現時美國仍處於經濟低谷水平,而聯儲局亦已表明加息因素上就業問題已放在通脹前頭,理論上聯儲局是沒有條件或膽量去加息。至於後者,雖則美國現時仍問題重重,但爛船總有三分釘,現時美元處於主導性的地位在短期內亦難以動搖,在此基礎下相信聯儲局仍有能力去壓低長債息口 (當然後續問題只會不斷擴大)。

較大的可能性是,長債息急升的情況會逐步緩和,而假如再繼續急升的話,亦有機會促使聯儲局出手去穩定。當市場逐步消化有關消息後,股市的走勢亦可得以改善。

但話分兩頭,新經濟股估值偏高屬根本性的問題,而大量放水及通脹問題亦不會消失 (只有淡化),因此資金從新經濟股流至舊經濟股的情況仍會持續,直至新經濟股估值回落至較合理水平。

至於那個水平較為合理,那就要視乎個別股份及讀者們的分析了。筆者自己本身,仍有興趣吸納回調幅度較深的傳統經濟股。

至於新經濟股,暫時只對科技指數ETF 以及部份升幅有限的二線新經濟股有興趣,科網巨企龍頭則頂多作短線炒作,長線入市則興趣不大。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