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從《春晚》看中國經濟挑戰
送虎迎兔,香港人每逢新年不外乎拜年、打幾圈麻雀,並觀看電視台重播例牌賀歲片;內地民眾的必備節目則是收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簡稱《春晚》),堪稱為一年一度的盛事。今年《春晚》共有逾6.5億人次收看,其中一齣諷刺小品〈坑〉更掀起輿論熱議。該小品針對官場「躺平」現象,批判「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風氣,諷刺尺度頗大,從中亦突顯中國經濟尋求復甦所面對的一大挑戰。
每年《春晚》由除夕夜開始直播,橫跨大年初一凌晨,全長近5個小時,在傳統上由多個不同表演環節組成,包括唱歌、跳舞、相聲、脫口秀、小品、雜耍、武術等。今年其中一齣小品名為〈坑〉,由著名喜劇團隊「開心麻花」負責製作,諧星沈騰和馬麗聯合主演,長約15分鐘(在YouTube以「春晚」和「坑」為關鍵詞搜索,便可看到完整內容),成為這屆《春晚》獲得最大迴響的一個環節。
〈坑〉講述中國某城市的馬路上出現了一個大坑,但當地的正科級官員「郝主任」(沈騰飾)百般推搪,一味躺平(真的橫躺在辦公室沙發上),只顧「務虛」粉飾政績,以「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為由,超過半年仍拒絕處理此事,未有把坑洞填平。適逢新上司「馬局長」(馬麗飾)履新,親自下鄉考察,途中不慎墮進該坑,跌得灰頭土臉,她怒氣沖沖趕回政府辦事處,擬向「郝主任」問責。
喜劇小品諷官場「躺平」
豈料由於兩人素未謀面,「郝主任」誤以為「馬局長」只是來投訴的普通「大媽」,他擺出「官威」兼大耍太極,擬把對方「耍」走,過程中流露諸多「乞人憎」嘴臉。最後,「馬局長」表露身份,嚴斥「郝主任」,還下令他「回家躺平」,暗示把其「燉冬菇」撤職,大快人心。
這齣小品播放後,迅即登上內地社交網絡熱搜排名榜首位,不少人訝異其呈現的諷刺尺度甚大,針砭官場「躺平」風氣非常到肉。須知道,根據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國已進入「全面小康」新時代,現屆領導人執政超過10年,期間大力肅貪倡廉、澄清吏治,然而該小品似乎突顯中國官場仍存在弊端。
雖說喜劇難免有所誇張,但大批民眾對〈坑〉劇深有同感,反映很多人對「躺平官員」十分厭惡,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跟政府部門打交道時,曾經有許多不愉快經歷。中紀委官網亦於年初一凌晨2時半發表「快評」文章,形容「〈坑〉辛辣諷刺,全程滿是笑點,受到諸多觀眾的好評」,並強調「不能讓『躺平式幹部』再坑人了」,因為他們「貽誤的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損害的是民生福祉」,且「傷了百姓的心」。
力谷復甦 地方消極對待
事實上,內地政府近年辣手打貪取得成效,最起碼大城市居民現在往政府機構辦事,不會再被索取「茶水費」,毋須「走後門」。但與此同時,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嚴格整肅官場紀律亦帶來副作用,正如〈坑〉劇顯示,部分官員自覺動輒得咎,遂採取消極「躺平」態度,一味虛應故事,盡量「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自去年起多番重申「穩經濟」,並強調要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甚至給予「政策傾斜」,務求重振市場信心;惟不少民企都表示「只聽到口號,沒看見實惠」,原因之一在於下級地方政府未有充分「動起來」,或許部分官員也抱持「躺平」消極態度,更擔心若對民企大力支持,有可能遭質疑「官商勾結」,倒不如「不做不錯」。
水清無魚,各地政府固然有責任提振經濟,過程中不免為民企提供便利或優惠,卻有機會招惹「利益輸送」之嫌,箇中界線必須準確拿捏。從中央政府角度看,在肅貪的同時,如何讓全國官員「安心辦事」實屬一大技巧。或因如此,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提出「三個區分開來」,包括「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又聲言「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更好地激發廣大黨員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相信正是為了對症下藥。
借機敦促配合中央施政
由此看來,央視《春晚》上演〈坑〉這齣大尺度諷刺小品,不可能屬於「無端端貪得意」,而是配合國家最新政策風向,瞄着「躺平」官員發出警告,敦促他們積極施政,否則將被中紀委像「馬局長」般暗查問責,治以懶政罪名,隨時步上「郝主任」後塵。且看春節假期結束後,各地「郝主任」和「馬局長」等官員重新上班時會否抖擻精神添幹勁,真正為民眾及企業辦實事,助力中國經濟實現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