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順憂樓市再跌 發展商債務違約
本港住宅及商業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引起市場憂慮發展商會否出現債券違約,擔心本港銀行的資產質素會受牽連。儘管早前本地地產股跑贏大市,但有大行坦言,這波股價升幅已反映市場對美國即將減息的預期。
個別債務EBITDA比率達30倍
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年初至今累計回落約7%,政府「撤辣」後住宅樓市僅短暫回勇便再度向下,個別發展商資產負債表狀況令人憂慮。景順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黃嘉誠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除非政府針對有關問題推出扶持及刺激措施,否則本地發展商於2026年發生違約事件的機會增加。
黃嘉誠解釋,景順的模型反映一眾本地發展商的債務與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比率存在很大差異,現時有個別發展商的相關比率僅低單位數,惟亦有發展商的比率高達20倍至30倍。他續說,發展商借貸愈多,還款能力愈低,愈有需要考慮重組。
高盛:商業地產不良率逼金融風暴
企業有資金需要時,可透過銀行貸款或發債兩大途徑融資,惟黃嘉誠坦言,觀乎現時情況,本地債市的強勁程度不足以支持發展商所有融資需要。樓市供過於求,地產行業恐需經歷一輪整固,債券投資者擔心蒙受損失,在買入深受債務問題困擾的本地發展商債券前,需經過審慎考慮。
鑑於本地樓價未來有機會進一步下行,加上銀行未必願意向部分發展商增加借貸,黃嘉誠認為債務負擔較沉重的發展商,有需要加速出售資產。不過,有別於內房債務危機,黃嘉誠強調,個別發展商的債務問題未構成系統性風險,並不涉及普羅大眾,只影響投資了相關無抵押債券的機構投資者。
另一邊廂,儘管住宅樓價下行,高盛發表報告提到,與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相比,本港住宅市場表現較商業房地產強韌,住宅單位空置情況不及當年嚴重,住宅租金水平亦有所上升。
反觀商業房地產,高盛發現整體本港銀行的商業房地產業務,隱含不良貸款比率(下稱不良率)已升至14%,只略低於亞洲金融風暴高峰時期的17%。
高盛推算於最壞情景下,假設本港商業房地產的EBIT(息稅前利潤)較2023財政年度水平分別大減25%及50%,港銀在本港商業房地產的整體不良率,將分別急升至22%及39%。
基於該行預測商業房地產於2024至2025財政年度,對港銀造成3.5%的預期信貸損失(ECL),因此下調今明兩年港銀每股盈利預測平均5%至8%,並把12個月目標價平均下調3%。
摩通估減息已反映 地產股難跑贏
摩根大通日前也發表報告,指以往在美國啟動減息前,本港地產股及綜合企業股的股價會短暫跑贏大市。事實上,該板塊股價自7月初以來累計跑贏恒指8%,摩通相信這大致已反映減息因素及本港地產股中期業績。
對於聯儲局今明兩日議息後將宣布下調利率,摩通坦言,即使美國真正開始減息,本港地產股及綜合企業股也未必能夠再次跑贏大市,主因行業基本因素依然慘淡(tepid)。展望後市,摩通僅看好個別本港地產股,尤其偏好在派發高股息方面較穩定、已經承諾回購股份計劃,以及於其他具韌性的子板塊擁有一定業務的個股,首選領展(0823.HK)及長和(0001.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