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10.66
    +17.52 (+0.59%)
     
  • 滬深300

    3,520.96
    +18.18 (+0.52%)
     
  • 美元

    7.8262
    +0.0006 (+0.01%)
     
  • 人民幣

    0.9229
    +0.0001 (+0.01%)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5
    +0.0000 (+0.02%)
     
  • 歐元

    8.4368
    -0.0038 (-0.04%)
     
  • 英鎊

    9.878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70,867.42
    +1,370.05 (+1.97%)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聯儲會會議紀要:積極收緊貨幣政策將為今年晚些時候提供「靈活性」

【彭博】-- 大多數聯儲會官員在本月的會議上一致認為,聯儲會需要在接下來的兩次會議上以每次50基點的幅度加息,一系列的大幅緊縮行動將使決策者日後能在必要時靈活「換檔」。

聯儲會周三在華盛頓發布的5月3-4日會議紀要顯示,「多數與會者認為,在接下來的兩次會議上,每次升息50個基點可能是合適的。許多與會者預測,加快撤出支持性貨幣政策將使委員會在今年晚些時候處於有利地位,可以更好評估政策緊縮的影響,以及經濟的發展形勢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政策調整。」

紀要公佈後美債殖利率出現波動,股市走高,美元回吐漲幅。市場仍然預測交易員會在未來兩次會議上總計加息100基點。

美國銀行全球經濟研究負責人Ethan Harris表示,「委員會中不存在意見分歧,紀要內容並無非常出人意料之處。真正的疑問會在晚些時候到來,到了秋天,他們需要決定是放慢升息步伐還是暫停腳步。我認為聯儲會面臨經濟下滑風險,他們讓事情失控了」。

聯儲會官員正試圖在不引起經濟衰退的情況下給40年來最熱的通膨降溫。會議紀要證實,在5月份會議上加息50基點後後,大多數官員支持至少在接下來的兩次會議上繼續提高利率,因為抗通膨之戰還遠未取得勝利。

會議紀要稱, 聯儲會官員認為實施限制經濟成長的貨幣政策可能是合適的,具體取決於經濟前景及相關風險。官員們認為勞動力市場繼續呈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自上次會議召開後的幾周來,金融市場波動性飆升,投資者擔心經濟下滑風險。股市下跌,美國國債上漲,投資者下調了對升息速度的預期。亞特蘭大聯儲行長Raphael Bostic周一暗示,如果通膨壓力降溫, 9月暫停升息可能是明智之舉。會議紀要顯示,聯儲會官員在準備進一步加息時對金融狀況仍然保持關注。

廣告

紀要顯示,幾位對金融穩定相關問題發表評論的與會者指出,貨幣政策收緊可能影響國債市場流動性和私營部門金融媒介能力。

對企業利潤前景和利率上升的擔憂也擾亂了金融市場。截至周二 ,標準普爾500指數年內迄今累計下跌17%,美國2年期國債殖利率報2.48%,1月初約為0.8%。

通膨預期

在會議上,官員們還敲定了縮表計畫,給借貸成本帶來了進一步上行壓力。從6月1日開始,美國國債持有量將被允許每月減少300億美元, 9月份縮減幅度將擴大至每月600億美元,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持有量開始階段將每月減少175億美元,日後降幅將增至350億美元。

會議紀要顯示,聯儲會研究人員上調了通膨預期。他們估計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在2022年將上升4.3%,明年升2.5%。

到目前為止,借貸成本的上升尚未嚴重挫傷消費需求。4月份零售額大幅成長,儘管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位於5%上方。

原文標題

Fed Saw Aggressive Hikes Providing Flexibility Later This Year

(更新分析師講話及市場表現)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