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耀:有信心中國今年經濟增長5.5%左右
<匯港通訊> 國務院參事、原副財長朱光耀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在區間在5%至6%之間,要充分發揮中國經濟潛能,保持一個健康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有信心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在5.5%左右。
他續稱,這一次美國聯儲局貨幣政策變動比以往歷次貨幣政策調整的最大特點,就是節奏非常快,規模非常大,對國際金融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朱光耀指出,希望美國能與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
(WL)
【on.cc東網專訊】在今年全球股市暴跌的背景之下,深圳前海建宏時代資產管理市場中回報率為138%。作為基金管理人之一的趙媛媛,對基礎設施、能源生產商和疫情相關的製藥商上押注,有助提振了收益。她最新對內地股票由中立轉而看好,並更多押注未來兩到三個月的經濟復甦。
【on.cc東網專訊】殿堂級科技界奇才--微軟始創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究竟用哪一款智能手機?大家都可能有點好奇。他近日在Reddit論壇被網友問及相關問題,早已表明偏愛Android系統的蓋茨表示,目前手上使用的是三星Galaxy Z Fold 3
【on.cc東網專訊】疫情下內地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各地方政府都着急出台新政力挺經濟。可近期明顯見到,部分刺激措施消息公布後短時間內被叫停,甚至被指是「假消息」,股民「跟車太貼」,隨時被玩殘!
【on.cc東網專訊】雖然內地正逐步解除上海的防疫封控措施,惟有「最強Apple分析員」之稱、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認為,消費性電子需求正在消失,負面趨勢並未改善,品牌和供應鏈下半年獲利將低於預期。
信和置業(00083)、嘉華國際(00173)及中國海外發展(00688)合作發展的元朗錦田南錦上路站柏瓏II,昨晚加推涉及120伙的第5號價單,並公布周三(25日)次輪發售288伙,折實平均呎價18,644元。
【on.cc東網專訊】作為電動車電池的關鍵原材料,鋰礦已成為全球爭奪的寶貴資源,價格在過去一年攀升超過4倍。礦業大國澳洲與中國的礦商就開採鋰礦展開明爭暗鬥,雙方正在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展開法律攻防戰。紫金礦業(02899)旗下的金誠信礦業已向巴黎國際商會申請仲裁,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繼續出席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期間分別與秘魯外貿副部長和越南工貿部副部長會面。 邱騰華在會議表示,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多,全球經濟仍然面對很多不確定性和挑戰,在這艱難時期,國際合作更為重要。作為亞太經合組織的政策制定者,共同的優先工作是採取行動重新聯繫亞太地區。他說香港熱切期望並已作好準備,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為建立更廣闊的亞太自由貿易區作出貢獻。 他又說香港正籌備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以加快數字化經濟進程,並呼籲成員經濟體充分利用數碼科技,以減低貿易成本、促進投資和恢復跨境往來。 邱騰華將於今晚結束行程返港。
【on.cc東網專訊】滙豐控股(00005)近年十分看重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好多信貸融資,甚至開定存戶口都幫到印尼植樹。不過,該行負責管理ESG投資和風險的責任投資主管Stuart Kirk,上周在公開場合表示,氣候變化不是我們需要擔心的金融風險。滙
據韓媒報導,中國面板大廠京東方 (BOE) 在傳出擅自修改 iPhone 設計遭蘋果發現後,出了遭剔除 iPhone 13 供應鏈名單外,如今也將痛失 iPhone 14 OLED 3000 萬片大單,三星、LG 可望
【彭博】-- 債券價格猛漲之後,美國國債交易員正在爭論聯儲會最近承諾給物價降溫的強硬言辭是否足以扭轉這一趨勢。本月早些時候,炙熱的通膨數據推動美國國債殖利率全線升至多年高點,但如今對經濟成長的擔憂已經重新促使資金流入美債。面對消費者支出問題,標普500指數從紀錄高位的回落上周達到20%,對聯儲會未來一年加息幅度的預期也有所減退。事實上,10年期美債殖利率觸及了2.77%,達到本月最低水平。然而,美債殖利率上周的走勢——包括曾有一天10年期殖利率大漲10個基點,5年期殖利率大漲14個基點——增強了對債券市場仍將處於危險狀態的預期。未來市場還有可能出現震盪。聯儲會主席傑羅姆·鮑威爾發表了迄今最鷹派的言論,承諾會繼續加息,直到有「明顯且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通膨正在回落。他定於周二在一個經濟會議上發表預先錄好的歡迎辭。「聯儲會政策的預期路徑已經下移,」Piper Sandler全球資產配置主管Benson Durham表示。「不過,市場(對於通膨和成長)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他說。「現在對聯儲會來說很艱難,他們真的需要砥礪前行。」Piper Sandler的模型估計10年期殖利率應該在3%
連登投資理念近年廣為傳頌︰「升就追,跌就溝,出糧就入貨」,背後諗法「有咩危機美國佬會搞掂,美帝緊張過你,信自己不如信美帝金融霸權」。不過,上述諗法在今輪以科技股為首的大跌市中,備受考驗;此外,假如將相同理念放在2000年科網泡沫摸頂時,情況又會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