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201.27
    +372.34 (+2.21%)
     
  • 國指

    6,100.22
    +145.60 (+2.45%)
     
  • 上證綜指

    3,044.82
    +22.84 (+0.76%)
     
  • 道指

    38,503.69
    +263.71 (+0.69%)
     
  • 標普 500

    5,070.55
    +59.95 (+1.20%)
     
  • 納指

    15,696.64
    +245.33 (+1.59%)
     
  • Vix指數

    15.80
    +0.11 (+0.70%)
     
  • 富時100

    8,086.87
    +42.06 (+0.52%)
     
  • 紐約期油

    82.91
    -0.45 (-0.54%)
     
  • 金價

    2,328.80
    -13.30 (-0.57%)
     
  • 美元

    7.8324
    -0.0019 (-0.02%)
     
  • 人民幣

    0.9246
    +0.0004 (+0.04%)
     
  • 日圓

    0.0503
    -0.0001 (-0.10%)
     
  • 歐元

    8.3675
    -0.0154 (-0.18%)
     
  • Bitcoin

    66,552.31
    +561.98 (+0.85%)
     
  • CMC Crypto 200

    1,435.82
    +11.72 (+0.82%)
     

比亞迪外憂內患夾擊 為何仍可買?

中國於2010年為新能源汽車提供補貼,䡗固了比亞迪的在國內的龍頭志位,也加強企業走出國門於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然而,年多前,傳媒揭發部份國內新能汽車製造商以不誠實的手段騙取巨額補貼,等同浪費國家資源,間接使中國政府收緊補貼批核,大大影響比亞迪的汽車業務。以12月的銷量為例,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不足23萬輛,按年跌近7.4%,投資者不禁懷疑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銷售放緩及補貼銳減的雙重打擊下,能否生存下去。

補貼時代過去

減少補貼無可避免對一間長期接受補貼的公司造成影響,但長遠而言,這會是比亞迪邁向更大程度市場化營運的契機。過往,比亞迪能通過價格優勢說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主要靠政府補貼,但在政府補貼日漸減少下,公司必須以汽車質素取悅消費者,當中的挑戰在於優化生產流程,研發更具成本效益的電池及生產方式,在避免大幅漲價的情況下維持品牌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一言以蔽之,比亞迪須要以創新而非政府補貼來維持公司的發展。

比亞迪巴士有力向外輸出

可幸的是,比亞迪已達致規模經濟,在國內的龍頭位置也無人能及。比亞迪或許意識到新能源汽車的潛力龐大,已經逐漸擴展業務至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設,包括電動巴士,甚至單軌列車。補貼減少不會阻止中國,甚至世界的的電動車市場增長,擁有龐大財力、品牌效應及銷售網絡的比亞迪應能捱過這段陣痛。

另一個支持比亞迪撐過補貼驟降時代的因素就是比亞迪積極走向國際市場的策略。比亞迪積極佈局電動公交板塊,在深圳、廣州及杭州等大城市引入純電動巴士,並已在英國、新加坡、比利時等發達地區完成電動巴士的交付程序,正在進行的擴張業務甚至覆蓋日本,根據日本不同城市的路面設計出經濟實惠及性能良好的電動巴士。

廣告

以J6高性能電動巴士,價格與普通柴油巴士相距不遠,而續航里程達250公里,比日本車廠由柴油巴士改裝的電動巴士性能更佳。

與Tesla的市場定位不一

Tesla的品牌知名度或許更甚比亞迪,Tesla更在上海設廠,甚有「踩場」意味,會否威脅比亞迪在國內的業務?Tesla在中國生產的電動車不但可以避免入口關稅及將來貿易摩擦的不穩定性,更能通過使用國內零件進一步壓低售價,加強對於國內消費者的吸引力。

要留意的是,現時Tesla電動車在中國的售價是約35萬,即使真的一如外界所料,降價幅度達20%,即28萬。反觀,比亞迪絕大部份的電動車都在20萬人民幣以下,可見兩隻的顧客人群定位不一樣。Tesla或許主打中高端市場,而比亞迪則集中大眾銷售,不應該誇大Tesla進軍中國的影響。

隱憂:中國經濟放緩及外國政策風險

受制於經濟下行壓力漸增及肺炎疫情,外界普遍對中國今年經濟預期悲觀。比亞迪去年的汽車銷量按年下跌超過11%,跌幅或許反映了補貼減少的因素,但是肺炎疫情對經濟帶來的影響仍屬未知之數。基於去年的低基數,今年比亞迪的汽車銷量下跌或比去年輕微,但難以一時三刻回復昔日急速增長勢頭。

另一個投資者不得不留意的風險是外國政府對於中國企業的不相信而衍生的限制性政策,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去年底,國會通過了《國防授權法案》,禁止機構以政府資源購買中國製造的公共交通工具,此舉相信是為了避免任何中國企業有機會收集數據,作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行為。尤其是中美關係仍處於緊張的時期,此等制衡政策有機會限制比亞迪的擴張速度。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 Dickie Lai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