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2 小時 12 分鐘
  • 恒指

    16,560.28
    -176.82 (-1.06%)
     
  • 國指

    5,794.33
    -53.82 (-0.92%)
     
  • 上證綜指

    3,072.53
    -12.40 (-0.40%)
     
  • 滬深300

    3,590.24
    -13.29 (-0.37%)
     
  • 美元

    7.8204
    +0.0016 (+0.02%)
     
  • 人民幣

    0.9200
    -0.0001 (-0.01%)
     
  • 道指

    38,790.43
    +75.63 (+0.20%)
     
  • 標普 500

    5,149.42
    +32.33 (+0.63%)
     
  • 納指

    16,103.45
    +130.25 (+0.82%)
     
  • 日圓

    0.0518
    -0.0004 (-0.80%)
     
  • 歐元

    8.4960
    -0.0052 (-0.06%)
     
  • 英鎊

    9.936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2.48
    -0.24 (-0.29%)
     
  • 金價

    2,161.50
    -2.80 (-0.13%)
     
  • Bitcoin

    65,079.21
    -3,657.98 (-5.32%)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熱情不減 然而預測中國仍構成巨大挑戰

【彭博】-- 就像安然破產或雷曼兄弟倒閉時一樣,當中國恆大陷入困境時,一些人也是事後回想才認為此事的發生不可避免。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就在6月8日,摩根大通分析師還把這家全球負債最高的地產商評級從中性上調至超配。報告中寫道:「恆大銷售應該會改善,應該會消除投資者的擔憂。」

雖然這可能是最讓人尷尬的預測之一,但摩根大通團隊並不孤單。就在滬深和香港股市表現落後於已開發市場股市的時候,全球各地投資者仍看多中國。摩根大通對分析師關於恆大的評級不予置評。

年初的時候,關於滬深300指數的5,600多個評級建議中約86%相當於買入,展現出十年來最為看漲的情緒。結果卻不儘人意。今年中國股市未能趕上推動歐美市場創紀錄新高的全球漲勢,即便最近已開發市場回調,中國股市仍然落後。

廣告

在彭博跟蹤的全球主要股市指數中,恒生指數是今年以來表現最差的股指之一,明星成分股如阿里巴巴今年以來下跌30%。

然而,樂觀看法並沒有因此而減弱:大約87%的分析師建議仍是買進。從至少一項指標--專注中國題材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資金流入來看,投資者接受了分析師建議。彭博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此類ETF的資金流入規模接近50億美元,高於2020年下半年的34億美元,而2020年上半年還呈現資金流出局面。

就在中國意外整頓科技巨頭和很多行業且經濟復甦有所減速之際,除了分析師和基金經理,包括貝萊德和高盛在內幾乎整個金融行業也都在觀察在中國掘金能夠帶來的難以捉摸的收益。

沒有警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中國經濟實現再平衡的努力或許合情合理,但投資者對「他願意為此容忍」的經濟損失感到驚訝,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Dawn Fitzpatrick表示。該公司正避開中國資產。

然而大多數人的選擇並非避開中國。很多人正調整做法,希望躲開缺乏透明的決策造成的損害。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Pte.)看好中國政府支持的行業,同時承認該國回報率前景下降。淡馬錫控股正推遲進一步投資中國互聯網平台,尋求明確監管整頓的影響。

滙豐亞洲經濟研究聯席主管屈宏斌也認為,未來驚喜可能會減少。他表示,房地產、互聯網及其它行業的監管應該會繼續收緊,但可能以漸進和更透明的方式實施,以減輕對經濟成長的意外影響。

在富達國際看來,中國政府已決定帶領中國邁向不那麼戲劇化但更具可持續性的成長模式,側重於實現醫療、教育和住房公平。對貨幣和財政收緊程度及今年監管力度感到驚訝的投資者,必須為這種新的國家經濟戰略做好準備。

富達亞洲股票董事Victoria Mio稱,事實上中國股市現在非常便宜,進場是安全的。但有可能造成干擾的監管調整周期尚未結束。

原文標題Down Is Still Up for Foreign Investors Piling Into China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Businessweek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