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競價時段升70點
港股在競價時段上升,恒生指數報30702點,升70點,升幅0.23%。
【彭博】-- 油價在每桶62美元附近波動,投資者在等待周四晚些時候一個重要的OPEC+政策會議的結果,沒有明確的跡象顯示會有多少供應回歸市場。「今天的OPEC+會議結果顯然是市場方向的關鍵,」ING Bank NV的大宗商品策略主管Warren Patterson表示,他預計會增加150萬桶/天,其中包括沙烏地自願減產那一部分的回歸。他說,「市場可以輕易吸收這部分增加的供應,實際上市場甚至能夠吸收更多的供應。」WTI油價上漲了0.8%;周三漲幅為2.6%,因美國燃油庫存創紀錄下降給市場帶來提振。布倫特油價也上漲。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周三舉行了會談,尋求在產量方面達成共識;據一位代表透露,沙烏地方面敦促謹慎,但俄羅斯則尋求增加供應。交易員也在追蹤中東事件。據美聯社報導,葉門的胡塞組織稱,他們周四襲擊了沙烏地港口城市吉達的一個石油設施。原文標題Oil Traders Wary of Saudi Surprise at OPEC+ as WTI Ticks Higher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2021 Bloomberg L.P.
美國傳統基金會最新經濟自由度指數,香港及澳門不再包括在排名內。基金會指,近年港澳經濟政策最終由北京控制,未來香港及澳門的經濟自由度或會包括在中國內。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出席一個網上研討會表示,不同意基金會指,香港經濟政策由中央政府控制,認為基金會在意識型態和政治上有偏見。 他指,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體現於資金、人才及資訊自由流通,而港元亦透過聯繫匯率與美元掛勾,有法治和司法獨立。
【彭博】-- 中國債券市場正迎來空前的到期壓力。彭博數據顯示,3-4月境內市場將迎來超過2.5萬億元人民幣的信用債到期,其中3月到期規模近1.35萬億,創彭博1999年有數據記錄來的峰值。中金公司在報告中指出,需警惕3-4月信用債到期高峰來臨時,可能導致的超預期信用違約或展期、折價回購等行為,弱區域、弱資質個券的償付壓力隨之增加,行業層面地產和煤炭受到行業調控和信用事件的衝擊,再融資難度加大,需關注集中兌付壓力較大的主體。「需重視產業債區域思維,」華西證券在報告中還提到,河南以及河北、山西、雲南、天津信用債淨融資仍呈現大額流出狀態,建議重點關注融資能力尚未恢復地區未來兩個月的債券續接壓力。據彭博整理的信息,今年在岸市場新發債券違約本金合計約327億元人民幣,同比成長逾一倍。(新增副標題、第三段華西證券觀點和文末相關閱讀)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2021 Bloomberg L.P.
【彭博】-- 英國下一個財年的計畫發債規模超出預期,推動債券殖利率周三飆升,創出去年12月以來最大升幅,投資者賣出手中持有的債券,為即將到來的發行騰出空間。債務管理辦公室公佈的2021-22年度國債發行規模比彭博調查16家一級交易商所得預估中值高出近20%。原文標題U.K. Yields Surge on Bigger-Than-Expected Bond Sales Plan: Chart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2021 Bloomberg L.P.
【彭博】-- 中國第一大股的暴跌讓國內規模3萬億美元基金行業的一些頂級經理亂了陣腳。春節假期結束市場重張以來,伴隨政策收緊的擔憂和「抱團股」的瓦解,貴州茅台的市值已經蒸發了大約1,130億美元。該股周四盤中一度下跌6%,致使其自2月10日創下最高紀錄以來的累計跌幅超過了22%。截至周四午盤,滬深300指數下跌2.7%,創業板指數下跌4.2%。一直到三周前,貴州茅台還是中國股市最受熱捧的個股。這家白酒生產商的股票2020年全年上漲近70%,今年以來截至2月10日創下紀錄高點又進一步飆升30%,而在2019年,該股股價更是翻了一倍。擁有紀錄規模現金的中國基金不斷增持該股,生怕因為落後於同行進而喪失客戶。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周二的一席話引發了市場震盪。當天他就全球和本國房地產市場泡沫風險不斷加大形勢下降低槓桿的必要性發出了警示。因為流動性高且持股廣泛,茅台遭受的衝擊最為嚴重。這會令基金經理們感覺到痛苦:近日數據顯示,有三分之二的基金配資集中在寥寥100只股票上,排名前400的個股吸引了總資金量的93%。中國境內股市共有4,000多只股票,茅台目前以大約3,900億美元的市值排名市值榜首位。原文標題Moutai’s $113 Billion Tumble Is Hammering Chinese Mutual Funds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2021 Bloomberg L.P.
【彭博】-- 保德信固定收益的Robert Tipp說,隨著財政刺激措施的影響逐漸消退,導致了美國國債殖利率飆升的債市跌勢必然會失去動力,並最終推動10年期利率回落至1%。上周美債遭到拋售,10年期殖利率自2020年2月份以來首次超過1.6%,原因是全球通膨押注激增,交易員對聯儲會加息時間的預期提前;目前聯儲會利率在零水平附近。圍繞疫苗接種以及美國進一步經濟救濟的樂觀情緒周三重現,推動基準利率升至本周最高收盤水平1.48%。Tipp認為,這一切都太過、太快了。Tipp是保德信固定收益的首席投資策略師兼全球債券負責人,該機構管理著約9680億美元資產。在他看來,投資者並未考慮任何額外刺激計畫和基礎設施支出帶來的幫助將會消失的問題。他預計,由於勞動力減少等結構性問題,經濟最終將比疫情爆發之前的2019年底更疲軟。「隨著明年經濟增速下降,將變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是:可能在接下來數年裡,就算聯儲會會加息,速度也不會像遠期曲線所反映出來的那樣快,」Tipp說。「一旦所有刺激措施結束、長期基礎設施計畫完成,而假如沒有實現通膨目標,那麼加息理由」可能會消失。Tipp清楚表示,他預計殖利率不會直接跌至1%--上一次見到該水平還是1月份。他說,經濟可能會呈「雙頂」走勢:會從正在進行中的紓困計畫中獲得提振,然後暗淡下來,直到其他刺激措施實施--例如可能超過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支出計畫--注入另一劑強心針。「在殖利率回落到1%之前,對復甦力度的樂觀情緒將攀升至一個絕對頂峰,」他說。年底時機Tipp是保德信固定收益總回報債券基金的管理人之一。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該基金擁有約620億美元的資產,在過去一年賺了1.1%左右,僅超過了12%的同行。從三年的時間跨度來看,它超過了大約70%的競爭對手,平均每年的回報率為5.8%。Tipp認為,殖利率「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回到1%。聯儲會願意讓通膨率超過自己設定的2%這個目標,以便隨著時間推移、通膨平均值能處在該水平,也會起到作用,因為如果官員們嚴肅對待這個目標,那麼聯儲會將「必須引導利率回落」。他說,聯儲會可以繼續提供前瞻指引來安撫市場:在通膨達到目標之前不會加息,從而實現這一目的。該央行一直難以實現這個通膨目標。在歐洲美元期貨和掉期市場,交易員們現在預期聯儲會在2023年第一季度加足25個基點的利率。而聯儲會自己已經暗示,其打算至少到該年年底之前保持政策穩定。虛假黎明當然,如果經濟數據令人失望,或者在疫情方面遇到挫折,市場可能會在沒有聯儲會指引的情況下推動利率回落。在過去一年裡,殖利率經歷過幾次突破走高的虛假黎明,從而增加了持續攀升面臨的障礙依然存在的可能性。Guggenheim首席投資官:美債殖利率仍可能轉為負值在美國國債發生最新的動盪之後,聯儲會主席鮑威爾定於周四發表的講話對投資者來說是下一個重大事件,他們會尋找任何打壓殖利率上漲的痕跡。周五還將發布2月份就業報告,這份報告將備受關注,因為1月份數字不太好看。指望政府進一步支出的投資者一直在提高對物價壓力的預期。周三,也能衡量未來五年預期年通膨率的一個市場指標自2008年以來首次超過了2.5%。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在2021年已經上升了0.5個百分點,開始給股市造成壓力。同時,Tipp一直在關注殖利率的頂峰,他說可能已經見頂了,如果10年期殖利率超過了2%,將令他感到意外。「市場必須確信,你將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更高成長率和通膨率的世界裡--而且是長期的,」他說。這聽起來「太極端了」,就算是「對一個因非理性繁榮而狂飆的市場而言,也是如此」。原文標題PGIM’s Tipp Sees 10-Year Yield Falling to 1% Once Stimulus Fades(新增第二個小標題下的內容)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2021 Bloomberg L.P.
【彭博】-- 全球再通膨預期及歐美疫情控制進度存在變數的背景下,長期限美國國債近期波動劇烈,而人民幣國債憑借其穩定的表現再度印證與國際市場相關性較低的優勢,雖然2月外資買入步伐放緩,未來料仍將持續吸引海外資金配置。在美國推出新刺激政策預期及大宗商品漲價的帶動下,10年期美債殖利率2月末一度升至1.6%上方的一年來的高位,單月絕對升幅創逾四年來最大,其他主要經濟體長期國債殖利率也快速上行,10年期日本國債殖利率升至五年來最高。同期,中國國債走勢平穩,10年期殖利率維持在去年底以來的區間,以過去三個月的時間段來看,是主要經濟體和亞洲市場中唯一出現下行的國債。法巴資產管理駐倫敦的新興市場債務負責人Jean-Charles Sambor表示,宏觀狀況對中國在岸債券相對利好,經濟增勢可能有所放緩、通貨膨脹也在控制中,技術層面也存在基準指數納入、全球投資者積極配置的有利因素。「如果全球利率債遭到拋售,中國國債也許不會繼續強勢,但也不太可能出現拋售。」Sambor並表示,堅決看多中國國債,由於它與其他主要市場之間的相關性很低,從相對價值看,有理由對其持樂觀態度。中債數據顯示,2月境外機構增持中國國債618.3億元人民幣,雖不及1月的紀錄規模,但考慮到春節假期交易日減少,且仍然高於去年月均的淨買入,實際勢頭不弱,顯示已經收窄的中美利差暫未有明顯負面影響。截止上月末,境外機構已連續24個月增持境內國債,持有規模升至2.06萬億元。當然,隨著中美利差的進一步壓縮,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報告中預計,外資加倉人民幣債券的速度可能會放緩。不過他並不認為這會對人民幣匯率、央行貨幣政策或國內債市產生顯著影響。提前反應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率先從疫情中復甦,截止去年末,10年國債的中債殖利率估值從4月份的近18年低點反彈66個基點。考慮到國內經濟未來通膨壓力不大以及人民幣持堅,外資流入料持續,並進而為境內債券表現提供支持。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覃漢的報告稱,儘管當前至5月CPI與PPI均將加速上行,但考慮到國內貨幣政策早已提前收緊,通膨驅動的貨幣政策收緊更可能發生在海外,國內受到衝擊相對有限。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孟祥娟表示,二季度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高位震盪,通膨預期難以持續發酵,中長端利率債或許有波段機會。中信證券、光大證券分析師預計,中國10年國債殖利率將繼續在3%-3.3%區間運行。需要警惕的是兩會前後的更多政策信號,以及央行繼1月緊縮流動性敲打市場後會否進一步邊際收緊貨幣。本周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達了對國外金融市場和房地產泡沫的擔憂,並預計今年貸款利率將有所回升;這未必預示央行今年會加息,但貨幣政策正常化和防風險的要求也將限制進一步的寬鬆。(新增第七段東方金誠分析師評論)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2021 Bloomberg L.P.
聯儲局經濟報告指出,美國經濟在1月至2月中繼續以溫和步伐復蘇,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更廣泛接種,大多數企業對未來6-12個月保持樂觀態度。不過,多數地區就業水平只是緩慢上升,部分企業在吸引同挽留合適工人時有困難。其他成本就因為原材料同燃料價格上升、供應鏈中斷及總體需求強勁而增加。 花旗銀行財富管理業務高級投資策略師陳正犖相信,美國上半年通脹率會顯著上升,原因是去年上半年爆發第一波疫情,限制措施令工商業停擺導致低基數效應。他認為,聯儲局會容忍通脹在一段時間高於2%目標,10年期債息下半年可能升至2%,屆時聯儲局或縮減買債規模。 陳正犖又估計,聯儲局今個月政策會議,將不會調整對經濟的評估同利率走勢的展望,但市場將密切注視聯儲局對經濟前景的看法會否更趨樂觀,假如市場認為美國可能提早在2023底前加息,可能引發市場震盪。他又估計,未來6-12個月美匯指數或升至92.3。
九倉置業表示,疫情對業務造成極嚴重影響,去年本港零售銷售額按年跌24%,但商場銷售額跌勢已在去年第4季放緩。去年商場營業現金流淨額下跌36%,主要是租金下跌、提供租金寬減及市場推廣支出增加3倍影響。 期內,海港城總收入按年跌25%,營業盈利跌29%。商場部分收入跌28%,盈利跌34%,出租率90%,主要是本地消費意欲疲弱,商場租務活動放緩,同時受市場租金調整影響。 至於時代廣場總收入亦跌18%,營業盈利則跌24%。商場部分收入跌22%,盈利跌30%,出租率為93%。集團指,晚市禁止堂食嚴重打擊餐飲業及整體晚間消費,本地消費意欲審慎,零售商對新投資的態度轉趨保守,鄰近地區競爭亦加劇。荷里活廣場總收入亦跌13%,營業盈利跌19%,不過受惠本地消費支持,復原能力較好。 九倉置業指出,各地大規模注射疫苗的成效,以及何時解除邊境管制仍屬未知之數,疫情或會在短期內繼續拖累業務表現。
【彭博】-- 中國周五將如期召開今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去年中國兩會因疫情推遲召開,且政府工作報告未制定全年經濟成長目標。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今年是否公開設定成長目標,倍受矚目。去年新冠疫情肆虐,中國經濟幾乎停擺,考慮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遲至5月才召開的全國兩會未公佈GDP成長目標。這種做法可能不會成為常態。隨著疫情受控,中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步入復甦軌道,彭博採訪的多位市場人士預計,具有定量意義的GDP成長目標今年有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現。「去年因為疫情原因未設立目標,但是中國有設立到2035年GDP要翻倍的目標,也就意味著對接下來15年經濟成長是明確了大方向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不會放棄年度GDP目標,」麥格理中國經濟主管胡偉俊在採訪中表示。花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則在報告中預計,中國今年或將目標設定為「7%以上」。中國宏觀經濟持續復甦向好,去年為應對疫情而出台的各項寬鬆刺激政策如何轉向,緊緊牽動著市場神經。除GDP成長目標,今年兩會如何確定財政赤字率、新增地方債規模,及看似長遠但已經起步的碳中和目標,都將為市場所關注。地方成長目標6%起目前,31個省級行政區均已發布了2021年的成長目標,所有地區設定的成長率目標都在6%左右或以上,約四分之一省區目標是8%或更高。根據此前發布的「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到2035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此前亦對國內媒體表示,去年因情況太特殊故沒設成長速度目標。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從未來實現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來看,今年應該亦有必要設定成長速度目標。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在強調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大前提下,具體數字目標已不再重要。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2021年甚至「十四五」時期都可能不會設定具體的GDP增速目標,更可能使用「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表述。「GDP增速目標趨於定性化,或隱含在就業、民生、質量等目標之中。」高盛的報告預測,在沒有GDP目標的情況下,地方官員將參照就業目標來指導制定發展計畫,今年這一目標可能達到1100萬。刺激政策退出財政赤字率是觀測財政政策風向最重要的指標。基於財政保持適度支出強度以及「不急轉彎」的基調,彭博此前匯總境內外10家機構的預測中值顯示,今年中國財政赤字率料設在3%;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新增額度料降至3.5萬億元人民幣,這將是自2015年全面推行地方債發行以來的首次回落;且今年料無特別國債發行。「即便赤字率下調,但是考慮到名義GDP的上升較多,政府的赤字融資規模不會下降太多;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預計較去年也僅是小幅收縮,」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說。胡偉俊預計,今年廣義財政赤字率從去年的8.6%下降到6%左右。雖然財政刺激退出會有一定負面影響,但不會妨礙中國經濟達到8.5%左右的高增速。「今年中國政策大的方向是穩槓桿,中央也會希望穩住政府債務,預計今年末政府槓桿率料與去年基本持穩或小幅上漲1-2個百分點,」胡偉俊稱。碳中和中國將如何實現2030年達到溫室氣體排放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已引發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關注。分析普遍認為,可再生能源將逐步取代汙染嚴重的化石燃料比如煤炭。而為實現這一長遠目標帶來的政策變化,影響的範圍可能遠超出能源市場。「這決定了‘十四五’時期,生產能耗、能源結構兩類指標的變化速度會進一步加快。」謝亞軒表示,2015年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能耗已經從0.66噸標準煤/萬元下降至0.56噸標準煤/萬元;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從27.2%升至33.9%,煤電發電量比重從67.9%降至60.8%。華僑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謝棟銘接受彭博電話採訪時稱,目前比較重要的是和碳中和相關的新基建。關注兩會是否會設定一個新基建的目標,比如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要建立多少個充電樁,以及太陽能儲能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中國政府必須在環境保護與保證糧食、能源安全等方面尋求平衡。鑒於中國是原油、鐵礦石,以及玉米等各種商品的全球最大買家,投資者將特別關注中國是否將進一步擴大戰略儲備,或增加自身產能以減少對進口的依賴。研發支出今年兩會除了要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還有中國的「十四五」發展規劃。推動新技術開發,預計將成為新一個五年計畫的重點,旨在開發中國目前無法自給自足的三十多項「卡脖子」技術等,涉及從晶片製造設備到手機作業系統再到飛機設計軟件。值得注意的一個關鍵數字是研發支出:預計中國政府將公佈一個目標,希望達到或超過美國年度研發支出占其GDP約3.5%的水平。更多資源將用於國家資助的研究,中國科技部或將宣布更多重點領域,例如氫能,電動汽車和超級計算。相關閱讀:中美科技博弈漸白熱化 兩會將擬戰略推動科技改革以降低對西方依賴 (2)(新增最後一個小標內容)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