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33
    +0.0021 (+0.03%)
     
  • 人民幣

    0.9238
    +0.0001 (+0.01%)
     
  • 道指

    37,969.04
    +193.66 (+0.51%)
     
  • 標普 500

    4,996.38
    -14.74 (-0.29%)
     
  • 納指

    15,442.12
    -159.38 (-1.02%)
     
  • 日圓

    0.0504
    +0.0000 (+0.06%)
     
  • 歐元

    8.3503
    +0.0159 (+0.19%)
     
  • 英鎊

    9.7190
    -0.0200 (-0.21%)
     
  • 紐約期油

    83.07
    +0.34 (+0.41%)
     
  • 金價

    2,406.20
    +8.20 (+0.34%)
     
  • Bitcoin

    64,632.04
    +950.48 (+1.49%)
     
  • CMC Crypto 200

    1,387.63
    +75.00 (+6.07%)
     

溢價369% 這支新的加密貨幣基金令多頭也為之瞠目

【彭博】-- 雖然比特幣守住了近200%的漲幅,周三首次突破2萬美元,但加密貨幣熱潮本周有一個更加令人瞠目的表現。

一支小型數字資產基金價格大漲,比其持有的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價值高出369%。這種錯位意味著對沖基金和家族理財室等大型投資者以及散戶投資者都在出高價購買該基金,而不是直接以低得多的價格購買其標的資產。

和比特幣一樣,新一波瘋狂買盤源於投資者擔心錯過急速上漲行情,爭相搶購一切帶有加密貨幣包裝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一支以十大數字貨幣為標的並可輕鬆線上購買的新基金閃亮登場,就成了解決老大難的扭曲問題的良方。

「購買加密貨幣的人說我不了解比特幣,只想要一個架構合理的指數,」Multicoin Capital的聯合創始人兼管理合伙人Kyle Samani說。「我認為他們無法證明溢價的合理性,我認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購買的是什麼。那是沒有道理的,那只是無知。」

自12月9日首次亮相以來,Bitwise 10加密指數基金已飆升340%,遠遠超過比特幣和以太幣同期的漲幅,其價格與標的資產淨值之間出現了差距。

相對於資產淨值的溢價有時會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世界中出現,但很少超過3%。那裡有專門的交易員,他們的工作就是通過創建或贖回ETF占有率來對沖錯位。

證券監管機構尚未批准加密貨幣ETF,所以Bitwise這樣的基金沒有此類中介。這支加密貨幣基金不允許贖回,於是形成了類似於封閉式共同基金的結構:發行占有率固定,因此有時候會較標的資產出現很大的折讓或溢價。

廣告

「這是一種狂熱,因為只有那麼多占有率可以交易,」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James Seyffart說。 「這沒有道理。人們沒有理由支付溢價。」

比特幣在2020年上漲近兩倍,自三年前的瘋狂以來所未曾見過的漲勢激發了「害怕錯過」的需求。但是,即使是在投機熱潮一次又一次地孕育出泡沫的加密世界中,支付300%的溢價也很引人注目,特別是當有專業投資者參與其中的時候。只有得到認可的投資者才能創建或贖回BITW占有率,不過散戶投資者可以通過券商買賣該基金。

「我只是認為很多人缺乏了解,甚至不知道溢價有這麼高,」Seyffart說。

一個更有利的解釋可能是,一些對沖基金可以利用同樣存在錯位的名為Grayscale Bitcoin Trust的類似基金來套利。在該交易中,投資者可以購買比特幣並將其存放在Grayscale,滿足該基金對有形資產的需求。作為回報,投資者有機會在設定的期限後按占有率價格贖回投資,從而將資產淨值溢價收入囊中。

但是對吸引了1.48億美元資金的Bitwise基金的需求不必局限於這種交易。任何在12月9日買進的人,其占有率價值都翻了不止兩番。這種回報可以自我維系下去,吸引下一個希望追漲的投機客。

原文標題Trading at 369% Premium, New Crypto Fund Astounds Even Bulls (1)

(新增第六段起內容)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