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28.30
    +17.64 (+0.59%)
     
  • 滬深300

    3,530.29
    +9.33 (+0.26%)
     
  • 美元

    7.8257
    +0.0001 (+0.00%)
     
  • 人民幣

    0.9230
    +0.0002 (+0.02%)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5
    +0.0000 (+0.02%)
     
  • 歐元

    8.4344
    -0.0061 (-0.07%)
     
  • 英鎊

    9.8720
    -0.0040 (-0.04%)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70,755.70
    +1,622.78 (+2.35%)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滙豐渣打不派息 可否轉戰內銀收息?

滙豐控股(SEHK: 5)及渣打集團(SEHK: 2888)響應歐洲央行的呼籲,今年不派息。在此情況下,投資者轉為買內銀收息又如何?內銀股不乏高息之選,而且看起來派息慷慨,但實際另有細節須留意。

中國銀行股息率高

四大內銀的派息比率超過30%,其中,中國銀行(SEHK:3988)派息比率最高,逾31%,而且股息率亦是最高,近7.3厘(截至4月3日收市價計,以下均以同日股價計)。

不過,內銀派息已不見如早年般慷慨。在四大內銀中,除了中行,其他內銀的派息比率已不及5年前,股息也減少了,尤其是工商銀行(SEHK:1398)及農業銀行(SEHK:1288)。

中國銀行於2019年的派息比率31.3%;股息率7.3厘。集團在過去5年,派息比率均維持在31%,加上目前股息率不低,想平穩收息可考慮。

建設銀行(SEHK:939) 2019年派息比率為30.5%;股息率5.8厘。建行自2014年起,派息比率持續下降,由33%降至目前的約30%;股息亦由0.3788元,降至0.3624元,減少逾4%。

工商銀行於2019年派息比率30.6%;股息率5.7厘。工行自2015年起,派息比率維持在30%左右,已不見早年的33%之勢。股息由2014年的0.3215元,跌至0.2976元,減少逾7%。

農業銀行(SEHK: 1288)2019年派息比率30.8%;股息率6.7厘。農行派息比率較為波動,在2014至2019年間,高至2014年的33%,低見2018年的29%;股息更在5年間大減約10%。

廣告

要留意的是,與其他H股一樣,內銀派發的每股派息均要打九折。內銀看起來高息,但投資者實收的股息要扣除內地10%的股息稅。人民幣匯價波動,固然也是另一左右股東實際回報的因素。

內銀

派息比率(%)

股息率(厘)( 4月3日收市價計)

中國銀行(SEHK:3988)

31.3

7.3

建設銀行(SEHK:939)

30.5

5.8

工商銀行(SEHK:1398)

30.6

5.7

農業銀行(SEHK: 1288)

30.8

6.7

人行政策利淡

人民銀行早前宣布,將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大減至0.35厘 大減37個基點。措施不利大型內銀,包括四大內銀。由於大型內銀資本充足或資本水平較高,因此從人行收到的超額利息將降低。大型內銀也不會直接受惠於降準,僅起提振投資情緒作用。

結語

投資者考慮收息股的話,四大內銀中,中行是個較好的選擇。但在金融市況未明情況下,內地政策料主導大型內銀的前景,內銀股價或較波動。內地市場面臨第二波疫情衝擊的風險,若想買內銀收息,可待內地疫情明朗之時。

編輯: Yan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Laura Tang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