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32.95
    +22.28 (+0.74%)
     
  • 滬深300

    3,530.56
    +9.60 (+0.27%)
     
  • 美元

    7.8251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27
    -0.0001 (-0.01%)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4
    -0.0000 (-0.02%)
     
  • 歐元

    8.4313
    -0.0092 (-0.11%)
     
  • 英鎊

    9.8750
    -0.0010 (-0.01%)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70,327.09
    +394.00 (+0.56%)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烏克蘭局勢追蹤:五角大樓下令美軍待命馳援北約;拜登與歐洲首腦會談

【彭博】-- 美國總統拜登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等歐洲領導人舉行視頻會談,試圖達成應對俄羅斯的統一立場。

北約表示將加強在東歐的軍事部署,以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五角大樓宣布已要求8,500名美軍待命。俄羅斯總統普丁否認計畫發動襲擊。

主要進展:

  • 五角大樓:8,500名美軍隨時準備馳援北約部隊

  • 烏克蘭估計俄羅斯十余萬大軍壓境,敦促民眾不要自己嚇自己

  • 美國以戰爭風險為由下令外交官家屬離開烏克蘭

  • 加拿大皇家銀行策略師: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風險超過50%

  • 歐洲為什麼不願對俄太強硬?因為損失會比美國大得多

以下均為當地時間(歐洲中部時間)。

馬克龍計畫與普丁對話(23:05)

一名助手稱,法國總統馬克龍打算未來幾天與普丁對話,敦促其為烏克蘭邊境的緊張局勢降溫,但尚未確定具體對話日期。知情人士稱,法國希望俄羅斯減少軍事部署或公開澄清其意圖。

五角大樓稱8,500名美軍隨時準備馳援北約部隊(22:51)

五角大樓發言人John Kirby稱,美國國防部已加強了8,500名美軍的戰備,以便在必要時援助北約部隊。

Kirby稱「我們現在還沒有部署」,仍相信有開展外交努力的「時間和空間」。

美國航母在北約指揮下開始演習(21:08)

白宮新聞秘書Jen Psaki稱,美國杜魯門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開始名為Neptune Strike 22的「重大軍事演習」,將持續到2月4日。這是自冷戰以來美國航母戰鬥群首次在北約指揮下進行演習。

廣告

五角大樓上周證實這一行動時表示,此次演習是大約兩年前計畫的,但現在恰逢歐洲陷入二三十年來最緊張的局勢之一。

烏克蘭官員呼籲保持冷靜(20:28)

在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於基輔舉行高層會議後,烏克蘭重要官員呼籲保持冷靜。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丹尼諾夫在會後稱,估計邊境附近的俄羅斯軍隊兵力為10.9萬人,另有1萬人左右的保障力量,但沒理由恐慌,外國反應過度了。

烏克蘭總理Denys Shmyhal補充稱,該國有足夠的煤炭儲備,償付外債不會有問題。他說「關鍵信息是不要恐慌」。

德國堅決反對提供武器(18:25)

德國政府堅決反對向烏克蘭供應武器,承認其立場與主要盟國不同,但堅持稱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與之堅決對抗。

「當然,德國政府意識到一些盟友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不同,」德國政府副發言人Christiane Hoffmann在柏林告訴記者。「但我們的立場沒有改變。」

歐洲股市在動盪中下跌(18:25)

歐洲股市周一創下2020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因擔憂烏克蘭緊張局勢升級。斯托克歐洲600指數下跌3.8%,至去年10月初以來最低水平。

「發生衝突的威脅已經籠罩在歐洲指數上,對外交官將取得有意義的新進展的希望開始消退,」Hargreaves Lansdown高級投資和市場分析師Susannah Streeter表示。

北約稱進行防禦性軍事部署(18:00)

北約秘書長Jens Stoltenberg表示,該組織在東歐的最新軍事部署是防禦性的,不會威脅俄羅斯。

「我歡迎盟友加強行動,」Stoltenberg在布魯塞爾告訴記者,提到包括丹麥向波羅的海派遣護衛艦以及向立陶宛部署戰鬥機在內的行動,法國表示願在北約指揮下向羅馬尼亞派兵。

「這是防禦性的,北約沒有威脅俄羅斯,它是對等的,」Stoltenberg表示。他補充說北約正考慮在該聯盟東部部署更多戰鬥集團。

拜登與歐洲領導人舉行會議(17:47)

白宮在聲明中表示,拜登將與歐洲領導人舉行視頻會議,作為協調行動「以應對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軍事集結」的努力之一。

除了朔爾茨和馬克龍,預計參加此次電話會議的還有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義大利總理馬裡奧·德拉吉,北約主席Jens Stoltenberg和波蘭總統Andrzej Duda。

此次電話會議於華盛頓時間下午3點左右開始。

英國稱若烏克蘭被入侵,不應繼續推進北溪2號(17:12)

在德國反對將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納入潛在制裁工具後,英國外交大臣Liz Truss重申,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就不應該再推進該項目。

「我非常非常擔心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我非常清楚北溪2號不應該在烏克蘭被入侵的情況下繼續推進,」 Truss在布魯塞爾對記者表示。

烏克蘭緊張局勢導致股市跌勢加劇(15:32)

發生武裝衝突的威脅加劇了歐洲股市跌勢,該地區股市主要基準指數周一下跌3%,創出去年11月26日以來最大跌幅,當時omicron首次被確認為構成威脅。休閑和旅遊類股周一領跌斯托克600指數。

摩根大通策略師在客戶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最終不會爆發全面衝突,但現在形勢不明,不無迅速升級的可能性。」

法國大使稱美國和歐洲保持一致(15:22)

法國駐美國大使Philippe Etienne表示,歐洲和美國在阻止普丁採取任何額外激進行動,以及開放外交途徑以在較長期內解決危機的策略上保持一致。

「法國的做法不是單純訴諸於外交,」Etienne周一在彭博Surveillance節目上表示。「歐洲方面也清楚表明,我們將採取措施應對侵擾。我認為歐洲和美國對這種雙管齊下的方式不存在分歧。」

俄羅斯央行暫停購匯以保護盧布(14:14)

俄羅斯央行宣布暫停在公開市場購買外匯以緩解盧布壓力。聲明發布後,盧布跌幅縮小,截至莫斯科時間16:04下跌1.8%至1美元兌78.6450盧布。盧布最近因烏克蘭緊張局勢而下跌。

約翰遜稱烏克蘭可能成為新的車臣(14:02)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警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引發慘痛而血腥的戰鬥,與車臣戰爭類似。

當被問及俄羅斯是否會入侵時,約翰遜回答說:「我認為現在來看,絕不是不可避免的。我想理智仍然可以占上風」。

俄羅斯稱烏克蘭軍隊在頓巴斯發動攻勢的風險「極高」(12:55)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裡·佩斯科夫在電話會上表示,俄羅斯發現烏克蘭軍隊在與莫斯科支持的分離主義武裝接觸方向集結,並認為基輔當局發動攻勢的風險「很高」。

烏克蘭曾表示沒有強行奪回頓巴斯的計畫。

俄羅斯否認入侵計畫,烏克蘭不相信(12:36)

烏克蘭駐英國大使Vadym Prystaiko對彭博電視稱,烏克蘭不相信俄羅斯所謂並無入侵計畫的說法。

「我們不相信普丁說的話。過去七年他一直在烏克蘭與我們作戰,」Prystaiko說道。「為什麼現在我們要信他?」

歐盟宣布向烏克蘭提供金融支持(12:19)

根據周一聲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新的資金支持,包括12億歐元(14億美元)緊急宏觀金融援助計畫。這些資金將包括贈款和貸款。

歐盟委員會還將啟動第二個長期計畫,計畫再向烏克蘭提供1.2億歐元的雙邊援助。

英國從基輔撤回一些大使館人員及家屬(10:36)

根據外交部周一發的推文,英國已將部分使館工作人員和家屬從基輔大使館撤出,以「應對俄羅斯日益嚴重的威脅」。

在此之前,美國宣布命令外交人員的家屬離開烏克蘭,非必要人員可自行決定是否離開。

歐洲天然氣期貨延續漲勢(09:21)

歐洲天然氣價格周一開盤後一度上漲7%。如果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對歐洲天然氣供應影響的不確定性可能會短暫推動價格創新高。

高盛在報告中表示,新建的北溪2號管道可能「無限期縮減對歐洲的供應」。

美國考慮向東歐和波羅的海派兵(09:21)

據《紐約時報》 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正考慮向東歐和波羅的海派遣部隊、軍艦和飛機,以支持北約盟友。

報告稱,可能涉及向東歐派兵1,000至5,000人,必要情況下可能提高九倍。

原文標題

Macron Plans Putin Call; Pentagon Readies Troops: Ukraine Update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