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對美國經濟今年能實現「軟著陸」越來越有信心,但特朗普當選為美國下一任總統卻使前景變得複雜。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如果特朗普兌現其主要競選承諾,美國可能會面臨通脹重臨,甚至有滯脹的風險。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Joseph Stiglitz在Yahoo財經年度投資會議上表示:「我們正處於軟著陸的過程之中……但到 1 月 20 日就要結束了。」
特朗普在競選時承諾對進口商品徵收高關稅、對企業減稅以及限制移民,這些建議中的政策被認為可能會加劇通脹。這些政策也可能為本已龐大的聯邦赤字帶來壓力,使聯儲局的利率路徑更加複雜。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週四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最大的風險是大規模地全面微收關稅,這可能會嚴重打擊經濟增長。」
Capital Economics首席全球經濟學家Jennifer McKeown也在本週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通脹存在「上行風險」,「部分源於特朗普提議的關稅和移民政策」。
投資者已經注意到了。
週三,美國銀行最新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強調,人們對「不著陸」情境的預期有所增加,即經濟持續成長,但通脹壓力持續存在,導致央行在較長時間內實施更高的利率政策。
「通脹螺旋」
關稅一直是特朗普競選期間最受關注的承諾之一,他表示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至少10%的全面關稅,而對中國進口產品則徵收達60%的關稅。
「這將導致通脹。」Stiglitz說。 「需要考慮的後果是通脹的螺旋式上升。物價上漲。工人們會想要更高的工資。然後如果其他國家(以其關稅政策)提出報復,會發生什麼。」
明尼阿波利斯聯儲銀行行長Neel Kashkari認為,報復行為可能是「針鋒相對」的貿易戰,這將使通脹長期處於高位。
「如果通脹上升,(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將會加息。」Stiglitz表示。「更高的利率結合和其他國家的報復行動,全球經濟將會放緩。然後就可能出現最糟糕的情況:通脹,加上增長停滯或緩慢。 」
投資者已經事先調低降息預期。根據芝商所的FedWatch,市場預計從現在到明年底的減息次數,自9月18日聯儲局首次減息以來已減少了3次。
但面對高利率,美國經濟仍然韌力十足。上月零售銷售再次超出預期,經濟總量增長依然強勁,失業率持續徘徊在4%左右,通脹一路放緩,儘管要回到2%仍然言之尚早。
此外,目前還不清楚特朗普上任後哪些政策會先推出,也不清楚他是否會全數履行承諾。
唯一肯定的是會有變化。
2025年,共和黨不僅重奪白宮、保住眾議院的控制權,更令參議院易手,實現全現執政。
美銀美國經濟師寫道:「共和黨在選舉大獲全勝,可能政策帶來全面變化。」
「在一些情景下,經濟增長可能會超過 3%,但在另一些情况又可能會陷入衰退。」他們在報告上表示:「 我們基本認為是樂觀的,但並不確定。隨著明年的政策路向明朗化,我們將根據需要靈活調整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