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284.54
    +83.27 (+0.48%)
     
  • 國指

    6,120.37
    +20.15 (+0.33%)
     
  • 上證綜指

    3,052.90
    +8.08 (+0.27%)
     
  • 道指

    38,460.92
    -42.77 (-0.11%)
     
  • 標普 500

    5,071.63
    +1.08 (+0.02%)
     
  • 納指

    15,712.75
    +16.11 (+0.10%)
     
  • Vix指數

    16.17
    +0.20 (+1.25%)
     
  • 富時100

    8,096.52
    +56.14 (+0.70%)
     
  • 紐約期油

    82.95
    +0.14 (+0.17%)
     
  • 金價

    2,339.00
    +0.60 (+0.03%)
     
  • 美元

    7.8293
    -0.0016 (-0.02%)
     
  • 人民幣

    0.9251
    +0.0004 (+0.04%)
     
  • 日圓

    0.0501
    -0.0001 (-0.30%)
     
  • 歐元

    8.3984
    +0.0227 (+0.27%)
     
  • Bitcoin

    64,010.08
    -2,378.57 (-3.58%)
     
  • CMC Crypto 200

    1,358.66
    -23.91 (-1.73%)
     

環球跌市下 三大港股投資新策略

環球跌市下 三大港股投資新策略

英國突然公佈一系列減稅措施,拖累英磅恐慌性急挫,變相令美匯指數抽升。道指最多曾跌826點,收市仍跌486點報29590點; 標指跌64點報3693點; 納指亦跌198點報10867點。

英推減稅政策 英鎊暴瀉

英國財政大臣Kwasi Kwarteng宣佈一系列減稅措施,包括(i) 提前一年下調職工的主要所得稅率,(ii) 將2023年基本稅率維持在19%,(iii) 取消45%的最高稅率,(iv) 取消國民保險稅1.25% 增幅,(v) 取消公司稅上調計劃及 (iv) 放鬆購房印花稅。

此等一籃子減稅計劃涉資高達450億英鎊。再加上政府協助家庭及企業應對能源價格問題的1600億英鎊開支,促使英國政府大量發行國債去支持。英倫銀行加息幅度本已低於其他國家,再加上大規劃發行國債去支持經濟,難怪英磅出現暴瀉的情況。

美股看來較難反彈

筆者本身預期美匯升勢減弱,主要是由於預期利好的因素已反映在市場。縱然美國公佈之9月份PMI數據表現強勁 (製造業為51.8,預測為51.0; 服務業為49.2,預測為45.5),但美國債息亦未見進一步上揚,不過英國新首相卓慧思的進取舉行實在令人意想不到。匯率始終是相向性的,在英鎊及歐元同步轉弱下,美匯指數亦無視債息回落而繼續向上。

在美匯再度抽升下,美股亦難逃急跌的命運。技術上道指而率先失守6月時所創的低位水平,標指及納指雖未穿但亦非常接近。筆者自聯儲局錯判通脹形勢時已一直看淡美股長期表現,只不過因中期選舉在即而期望出現「彈一彈」的格局,但這反彈的可能性似乎亦越來越低了。

A股仍有壓力

A股表現同樣未如理想,雖然早段曾因金融股的支持下而曾一度倒升,唯外資流出的因素無法改善,成交動力仍然嚴重不足。上證全日最終仍跌0.66%報3088點; 深證則跌0.97%報11006點。兩市總成交維持於6676億,外資錄得淨流出5.06億。A股悶局沒有太多值得分享的地方,所以筆者還是花多點時間在港股方面好了。

廣告

港股同樣未見起色,恒指自低開後大幅份時間於18000點窄幅上落,接近尾市時跌幅擴大並以接近全日低位收市。最終恒指跌214點報17933點,總成交只仍有808億。

自失守18200點水平的重要支持後,短期繼續向淡已是市場的共識。現時港股的情況就有如樓市一樣,看淡的爭著沽貨離場,縱然有看好的投資者,亦在價格下跌的預期下選擇繼續觀望。在供應遠大於需求的情況下,股價亦自己逐步向下。前文提到,如資金充裕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選擇性入市,在現時的弱勢市場看似甚為不智。但假如不是現時的弱勢,那又何來有機會以低於合理水平去入市呢? 再者,指數表現雖差,但亦不代表每隻股份都未如理想。

弱市仍有好股

長期的讀者可能會記得,在本港疫情最嚴竣,香港政府選擇出手支持國泰航空(0293.HK) 的時候,筆者亦公開跟大家說自己約$6 水平入手了國泰。若以最新收市位計算,其股價亦在兩年內錄得約50% 升幅。

而筆者在自己書中提及的高息股中遠海運國際 (0517.HK),股價雖然一直反反覆覆,但與執筆時的入手位置比較 (買入價$2.13,除息後成本為$1.51) 亦有53%升幅。即使筆者以每月平均入手的方式計算,現時除息後成本亦不過是$2.04,在劣市下仍錄得超過10%升幅。

可買入的三類公司

由此可見,股市低迷亦不代表要完全遠離市場。而在現時股市動盪,加息週期顯著的情況下,筆者將繼續分享提及的三類入手選擇。

1. 資產非常穩健而折讓極高的公司

除著股價不斷下挫,現時市場有不少公司已處於淨現金狀態。在加息週期下存款息率亦會同步上升,對淨現金公司來說不單沒有借貸成本,從中的利息收入更有可能大增。上文提及的中遠海運國際(0517.HK) 便是一例,2022年中期報告反映其現金高達60.3億,總負債才不過是11.9億。單是現金減去所有負債後每股也值$3.16。在公司持續回購下,近日股價亦節節向上

2. 現金流、盈利及派息不太受加息週期影響

中資電訊類股份正好是此例子的代表。此行業前期投入大量資源發展5G 業務,唯現時已正逐步踏入收成期。公司本身仍有一定資本開支,但現金水平充裕的情況下並未受加息週期影響。反而現金流及盈利穩定增長下,派息亦有不俗的增長空間 (增加派息比率是一個bonus)。受大行列為首選的中國電信(0728.HK) 已率先突破年內高位,中移動(0941.HK) 及中聯通(0762.HK) 亦各自見月內新高。表現可說是遠遠優於大市。

3. 分注買入指數類股份

任何股票市場亦有其週期性,中港股市短期繼續尋底的可能性雖然偏高,但估值偏低乃市場的普遍共識。在現時恒指不足18000點,上證不到3100點的水平,假如能夠有耐力分注吸納的話,其實風險水平亦相對有限 (當然不會是零風險)。買入指數ETF 的好處,就是指數將自動篩走有倒閉風險的公司,減低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不過選擇分注入手的話,亦要有賬面上出現虧損的心理準備。可以肯定的是,在18000點入手盈富基金,總比30000點樓上入手來得安心吧。

PS 留意筆者上文的只是例子而非投資建議,大家應尋找自己認為合適的投資對象。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