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195.84
    -135.38 (-0.78%)
     
  • 國指

    5,882.68
    -66.50 (-1.12%)
     
  • 上證綜指

    3,110.48
    +3.16 (+0.10%)
     
  • 道指

    32,905.77
    -96.61 (-0.29%)
     
  • 標普 500

    4,224.61
    -4.84 (-0.11%)
     
  • 納指

    13,103.94
    +44.47 (+0.34%)
     
  • Vix指數

    19.38
    -0.40 (-2.02%)
     
  • 富時100

    7,405.26
    -64.90 (-0.87%)
     
  • 紐約期油

    86.35
    -2.88 (-3.23%)
     
  • 金價

    1,834.50
    -7.00 (-0.38%)
     
  • 美元

    7.8292
    -0.0027 (-0.0342%)
     
  • 人民幣

    0.9320
    +0.0003 (+0.03%)
     
  • 日圓

    0.0523
    +0.0000 (+0.04%)
     
  • 歐元

    8.2156
    +0.0208 (+0.25%)
     
  • Bitcoin

    27,346.74
    +55.78 (+0.20%)
     
  • CMC Crypto 200

    582.39
    -1.76 (-0.30%)
     

福特:比亞迪等內地車企是最大對手

比亞迪獲福特大讚積極進取。
比亞迪獲福特大讚積極進取。

新能源汽車成為車企重要布局,跨國車企福特(Ford)行政總裁法利(Jim Farley)直言,公司在電動車產業的最大競爭對手並非特斯拉(Tesla)、通用汽車或豐田,而是中國車企,例如比亞迪股份(01211)。

華電動車市淘汰戰激烈

法利以比亞迪的發展為例,說明一間中資車企成功開發,起初在內地銷售電動車,及後出口至歐洲市場,且規模比Tesla更大,比亞迪又利用磷酸鋰鐵電池(LFP)技術開發更好的電池,加上產業鏈完全垂直整合,積極進取,形容為「非常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司」,又直言「喜歡比亞迪」。

不過,受累遭長城汽車(02333)「篤灰」事件持續發酵,比亞迪A股昨再挫3.37%,兩日累跌5.69%。

事實上,內地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正埋下隱患。外媒評論以「達爾文式戰場」形容內地汽車市場現況,而大部分外資車企在中國的好日子已結束,福士、福特和豐田等公司已在中國市場出現兩次根本性轉型,分別是消費者放棄傳統汽車的速度,以及中國本地車企崛起。

文章指出,今年到目前為止,內地電動車市場銷售量近三分之二是由4家內地車企和Tesla製造,單是比亞迪的市佔率已經高達38%。就電動汽車市場而言,福士今年的銷售額只得2.5%,排名第8。

值得留意的是,曾連續3年獲得內地低速電動車銷量冠軍的雷丁汽車已於本月宣布破產,去年更有11間內地車企「陣亡」,可見行業出現整合現象。

兩韓企合資美建電池廠

在汰弱留強階段,亦有車企加強供應鏈布局。南韓現代汽車集團和電池廠商LG新能源將合共斥資43億美元(約335億港元),建立一家各佔一半股權的電動車電池合資企業,並在美國建造一座電動車電池工廠,最早將於2025年底開始生產電池,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需求。

據報該項目是現代汽車和LG新能源之間的第二家電池合資企業,兩企先前已在印尼組建另一家合資企業,而美國工廠的年生產能力將達到30吉瓦時(GWh),足以應付30萬輛電動汽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