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5 小時 17 分鐘 開市
  • 恒指

    16,385.87
    +134.03 (+0.82%)
     
  • 國指

    5,803.86
    +54.17 (+0.94%)
     
  • 上證綜指

    3,074.22
    +2.84 (+0.09%)
     
  • 道指

    37,775.38
    +22.07 (+0.06%)
     
  • 標普 500

    5,011.12
    -11.09 (-0.22%)
     
  • 納指

    15,601.50
    -81.87 (-0.52%)
     
  • Vix指數

    18.02
    -0.19 (-1.05%)
     
  • 富時100

    7,877.05
    +29.06 (+0.37%)
     
  • 紐約期油

    82.74
    +0.05 (+0.06%)
     
  • 金價

    2,395.40
    +7.00 (+0.29%)
     
  • 美元

    7.8312
    +0.0011 (+0.01%)
     
  • 人民幣

    0.9237
    -0.0002 (-0.02%)
     
  • 日圓

    0.0504
    -0.0001 (-0.18%)
     
  • 歐元

    8.3362
    -0.0199 (-0.24%)
     
  • Bitcoin

    63,410.10
    +2,367.67 (+3.88%)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私隱無價】Google放棄追蹤用戶個人資料派廣告,將於2022年停止使用Cookies

Google 日前宣佈,將於2022年完全停止於Chrome使用第三方Cookies技術去追蹤用戶瀏覽紀錄、用戶消費習慣,這意味著Google或計劃停止根據用戶瀏覽記錄派發專屬廣告,或會撼動整個網絡商業生態。

其實Google這一舉動並非突如其來,而是醞釀已久:Google 在一年多前已宣告,將在Chrome瀏覽器中逐步停止使用第三方Cookie,並暗示可能會採用更多逐步加強「用戶專有」的行動 。以精準的廣告投放以獲得廣告收入,廣告收入一直是Google的命脈,去年佔其母公司 Alphabet 收入約8成。

不滿科技巨頭過分收集用戶資料的聲音似乎一直不少,其中歐盟私隱監管機構就曾向多間科企就網站與第3方共享用戶查看的內容信息進行多次投訴、英國的競爭及市場管理局(Computer and Markets Authority)亦接獲競爭對手投訴,指Google企圖壟斷及增加線上廣告市場的影響力,因此於上月對該公司進行正式調查。

Google 面對監管壓力,去年年初宣布停用第三方Cookies,而日前則正式敲定於2022年完全停止使用該技術。承受同等壓力的蘋果Apple也在更早時候發聲,表示同意保障用戶私隱的重要性,計劃要求應用程序開發人員,需獲得用戶許可,才能於應用程序內收集相應的用戶追蹤紀錄作廣告用途。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Google只限於停止Chrome瀏覽器的用戶技術追蹤,而電話應用程式將會繼續採用廣告工具與獨特識別器去追蹤用戶。除此之外,為了為淘汰第三法Cookies技術作準備,Google也早早開始著手研究新的廣告定位技術:上年Google 在針對受眾群體的 Federated Learning of Cohorts (FLoC)測試中有了新的發現:與基於 Cookie 的廣告相比,使用 FLoC ,發現廣告客戶預期廣告花費轉化率高達 95%(以一美元計算),意味著FLoC令這筆廣告投放精準,錢花得很有價值。

廣告

FLoC 的工作原理是用機器學習算法分析用戶數據,然後根據每個人訪問的網站創建一個數千人的群體集合。在這過程中,廣告商不會獲得用戶本地的數據,而是直接獲得更廣泛的用戶畫像,從而進行廣告發放。廣告商雖不會收到通過收集描繪用戶畫像的站點信息,實則已經足夠為其廣告投放提供參考,且用戶在瀏覽器本地的數據永遠不會被共享。未知這項新技術,會否消除用戶對Google過分收集個人資料的疑慮?

消息來源:BBC
製圖/文字:Business Digest

原文

你或許有興趣
【零售寒冬】迪士尼宣布將關閉60間專賣店,佔總實體專賣店2成
【商業熱話】印度大力招攬Tesla進駐,保證生產成本低於中國
【BD商業策略】創業成功的關鍵在於經驗?經驗讓企業家更好平衡創意和營運
【晶片大戰】《環球時報》:台灣晶片產業被高估
【科企造車】中興傳加入「造車大軍」,擬設立汽車電子產品線,與華為造車目標相似

如欲觀看更多相關文章,請瀏覽 Business Dig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