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23
    +0.0011 (+0.01%)
     
  • 人民幣

    0.9240
    +0.0003 (+0.03%)
     
  • 道指

    37,775.38
    +22.07 (+0.06%)
     
  • 標普 500

    5,011.12
    -11.09 (-0.22%)
     
  • 納指

    15,601.50
    -81.87 (-0.52%)
     
  • 日圓

    0.0505
    +0.0001 (+0.12%)
     
  • 歐元

    8.3482
    +0.0138 (+0.17%)
     
  • 英鎊

    9.7510
    +0.0120 (+0.12%)
     
  • 紐約期油

    83.39
    +0.66 (+0.80%)
     
  • 金價

    2,398.20
    +0.20 (+0.01%)
     
  • Bitcoin

    64,777.65
    +3,269.25 (+5.32%)
     
  • CMC Crypto 200

    1,333.10
    +20.48 (+1.59%)
     

立法會秘書處報告:35歲以下年輕人置業比率降至7.6% 私樓投資者連鎖影響社會流動

立法會秘書處發表有關「自置居所對香港社會經濟的影響」的《研究簡報》。 報告指出自置居所可為整體社會帶來明顯效益,包括培養社會歸屬感和促進社會政治穩定。然而,香港樓價於十五年內急升近四倍,自置居所比率於2019年下跌至49.8%,為二十年新低。縱然比率於2020年後期輕微反彈至51.2%,它仍遠低於富裕經濟體系的60%水平。 在土地嚴重短缺和置業負擔能力下降的背景下,35歲以下的年輕世代在整體自置居所戶主中的比例,自1997年的22.1%大幅收縮至2019年的7.6%。與此相反,於2019年,60歲及以上的年長戶主於自置居所戶主中的比例為41%,較1997年的21%相應比率上升一倍。然而,貧窮情況報告顯示,於2019年約有11.2萬個擁有資產的長者家庭活在貧窮線之下,比例相等於居於自置單位年長戶主的五分之一。政府視這現象為「貧窮線分析框架」的掣肘,但有其他意見認為這代表退休保障的不足。 報告指出多達三分之二的本地業主,已於2016年全面繳清按揭貸款。他們擁有較強的購買力添置額外單位,作為子女的第二居所,或為收租的投資物業。這或對跨世代的財富分配構成影響。 而住戶的居所租住權分布亦出現重大變化。2009至2019年期間,公營或私營房屋的租戶數目增幅最大。這與1997至2008年期間最大的相應增幅來自於自置居所住戶,形成強烈對比。2009至2019年期間,私人住宅單位的淨增業權大多由投資者持有,並放租予租戶,而非自住。雖然普通租戶也可努力儲蓄置業,但單憑工資,他們較難在物業市場與其他買家競爭,這對社會流動,構成連鎖影響。 報告指出中長期展望提升自置居所比率仍然充滿挑戰。政府未來十年的私營房屋落成目標,年均量僅為1.29萬個單位,低於2010至2019年期間的1.35萬個實際落成量。整體可供出售房屋的數量,與社會需求仍存在頗大距離。(el/da)~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