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穩高息估值低的三家內銀
內地金融界近期積極探索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以把低估值的公司推回合理水平,其中中國銀行(3988.HK)、建設銀行(0939.HK)及民生銀行(1988.HK)這三家內銀除了估值低外,還兼具績穩和高息的特質。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掀憧憬
中證監主席易會滿2022年11月提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指出中字股估值偏低,預示將推措施讓國企估值恢復至更合理水平。
其中內媒報道,最新上海證券交易所在5月11日舉辦「發現央企投資價值,促進央企估值回歸」業務交流會暨國新央企股東回報ETF宣介會,藉以探索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引導央企投資價值發現,推動央企估值回歸合理水平。當央企價值彰顯,其他低估值的國企、民企也會一併水漲船高,而內銀是其中一個估值嚴重偏低的板塊,且國企林立,最先感受資金「潮漲」影響。
1.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是央企,屬國資委轄下。中行當前的市賬率只有0.4倍,盈利穩健,即使2022年內地經濟遭受疫情嚴重影響,但中行全年仍賺2,274.39億元人民幣,按年升5%,每股盈利0.73元。而期內淨利息收入4,606.78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8.36%;去年非利息收入1,584.61億元,按年下降12.25%,淨息差為1.76%,按年升1個基點。
今年首季在內地經濟重啟下,中行截至3月底止首季賺576.63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0.5%,每股基本盈利19分。期內營收1662.17億元人民幣,增長11.8%。淨利息收入1173.34億元人民幣,增長7%;淨息差稍降至1.7%。近日多家中小內銀陸續下調定存利率,有報道指包括中行等四大銀行都會減息,有望改善淨息差。值得留意是,期內非利息收入按年升25%至488.83億元人民幣。彭博綜合券商預測,中行今年每股盈利可按年升2.4%,而明年及後年則分別上升5.8%及8.9%,整體預測穩中有升。
此外,中行當前股息率7.9厘,市場預測該行股息率在今明兩年分別分別達到7.9厘和8.4厘,屬高息一族,而期內預測市賬率為0.4倍及0.37倍。
2.建設銀行
建設銀行為央企,當前市賬率與中行相若為0.42倍,比對疫情爆發前徘徊在0.7倍,估值同樣嚴重偏低。建行2022年賺3,238.61億人民幣,按年增長7.1%。今年首季純利887.43億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0.26%。
建行當前盈利增長較其他內銀慢,不過由於預測股息率屬內銀中前列,故對投資者吸引力也不少。彭博綜合券商預測,建行今年全年每股盈利可按年多賺5%,2024及25年則可分別上升7.4%和6.5%,預測與中行接近,而期內預測股息率分別為8.2厘、8.7厘及9.3厘,則為行內之冠。
3.民生銀行
民生銀行是內地最大非國有企業成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市賬率為0.25倍,而疫情前普遍在0.4倍之上,反映非國有的民生銀行估值與疫情前正常水平的差距較大銀行還更巨大。
民生銀行去年營收倒退16%至1392億元人民幣,期內卻多賺2.6%至352億元人民幣。民生銀行今年盈利增長略為加快,截至3月首季多賺3.7%至142.32億人民幣。雖然民行是非國有銀行,但不良貸款率僅為1.6%,且按年下降0.0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44.11%,上升1.62個百分點,整體財務穩健。
彭博綜合券商預測,民行今年每股可望多賺0.1%,而2024及25年則分別多賺3.5%及6%,同期預測市賬率為0.26倍、0.24倍及0.23倍;預測股息率則分別為7厘、6.6厘及7.7厘。民行派息對比其他內銀並不算高,但估值卻嚴重偏低,從估值修復的角度看,民行亦甚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