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830.30
    -212.58 (-1.25%)
     
  • 國指

    5,761.73
    -95.81 (-1.64%)
     
  • 上證綜指

    3,031.64
    +1.96 (+0.06%)
     
  • 滬深300

    3,482.88
    -13.32 (-0.38%)
     
  • 美元

    7.8141
    +0.0040 (+0.05%)
     
  • 人民幣

    0.9130
    -0.0001 (-0.01%)
     
  • 道指

    36,245.50
    +294.61 (+0.82%)
     
  • 標普 500

    4,594.63
    +26.83 (+0.59%)
     
  • 納指

    14,305.03
    +78.81 (+0.55%)
     
  • 日圓

    0.0530
    +0.0005 (+0.99%)
     
  • 歐元

    8.5051
    +0.0026 (+0.03%)
     
  • 英鎊

    9.9300
    +0.0710 (+0.72%)
     
  • 紐約期油

    74.38
    -1.58 (-2.08%)
     
  • 金價

    2,091.70
    +34.50 (+1.68%)
     
  • Bitcoin

    38,731.93
    +1,001.19 (+2.65%)
     
  • CMC Crypto 200

    802.76
    +11.20 (+1.41%)
     

美伊秘密外交据悉获多项进展 拜登默许下伊朗对华石油出口创十年新高

【彭博】-- 虽然伊朗与美国进行审慎的外交接触,但核协议的重启仍然遥不可及。然而,对于全球石油市场而言,双方似乎已经达成了协议。

两国之间持续数月的秘密外交已在换囚、解除被冻结资产,甚至可能在伊朗的浓缩铀问题上取得了进展。它们似乎还就石油出口问题达成非正式安排。

美国官员私底下承认,已经逐步放松了对伊朗石油出口的部分制裁。德黑兰已将产量恢复到五年前禁令启动以来的最高水平,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达到了十年来的新高。伊朗官员相信,他们很快还会进一步增产。

石油供应的增加正在缓和油价,本周伦敦市场油价跌破85美元/桶,给经历多年严重通胀的消费者和央行带来了喘息。使得汽油价格(目前在4美元/加仑左右)受控,可能也有助于拜登2024年竞选连任。

“这是传统的能源外交游戏:达成协议以增加石油供应,”加皇资本市场驻纽约全球大宗商品策略主管Helima Croft表示。“对于增加石油供应的问题,美国和伊朗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

美国国务院一位发言人表示,美国仍在严格执行对伊石油和其他制裁措施,并称出口水平会因为价格和其他因素而经常性地波动。

两国均不预计,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退出的2015年伊核协议能够很快重启,该协议使得伊朗通过限制核计划,来换取自由出口石油的权利。

但最近几周,双方达成了一项谅解,包括可能进行换囚、转移困于韩国的60亿美元伊朗石油收入等,拜登政府方面坚称,这些进展之间没有联系。甚至有报道称,伊朗大幅放缓了接近武器级浓缩铀库存的积聚。

双方关系的暂时缓和也开始渗透到石油交易中。华盛顿仍然不会容忍韩国、日本或欧洲国家等制裁前从伊朗采购石油的大部分买家进行购买,但对伊朗增加对华出口却放松了态度。

据市场情报公司Kpler估计,伊朗对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出口量已达到每日150万桶,为十年来最高水平。另一家咨询公司TankerTrackers.com Inc.表示,出口量超过了每日200万桶。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伊朗7月原油日产量攀升至300万桶,为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拜登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换取伊朗限制铀库存,”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咨询公司Rapidan Energy Group的地缘政治风险主管Fernando Ferreira表示。此外,“白宫很乐意看到更多石油流入市场,以控制价格,”他说。

原文标题For Global Oil Markets, a US-Iran Deal Is Already Happening

--联合报道 Patrick Sykes、Arsalan Shahla、Kateryna Kadabashy、Courtney McBride、Sharon Cho、Alaric Nightingale、Serene Cheong、Sarah Chen、Nick Wadhams.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