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推出印太經濟框架 以抗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美國宣布推出印太經濟框架 以抗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彭博】-- 拜登政府宣布,十余個印太國家將與美國一道,推出一項旨在抗衡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全面經濟計畫,儘管其效果依然存疑。

白宮稱,參與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國家國內生產毛額(GDP)合計約占全球40%,並把該框架的推出稱為拜登首次亞洲之行取得的主要成就。參與國包括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南韓和紐西蘭以及七個東南亞國家。

「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投入很大,」拜登周一在東京的發布會上表示。「我們致力於長期耕耘。」

該框架是自2017年前總統川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以來,美國參與亞洲經濟事務的最重大舉措。但與TPP不同,新框架不包括任何關稅下調,而且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內容具有約束力,因此其經濟效益很難量化。

「該框架旨在增強我們這些經濟體的韌性、可持續性、包容性、經濟成長、公平性和競爭力,」各國在聯合聲明中說。「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這項計畫,促進印太地區的合作、穩定、繁榮、發展與和平。」

美國國會的民主黨和共和黨人已對該計畫提出質疑,因為它不包含磋商彼此下調關稅從而能降低海外美國商品價格的目標。根據該框架,參與國將被要求在貿易、供應鏈、清潔能源和公平性這四個領域裡的至少一個領域作出「高標準的承諾」。

當周日被問及IPEF是否將需要國會批准時,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含糊其辭。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周日表示,這13個創始國將為其他成員國——說不定會有中國——的加入制定標準。

中國未獲邀

「我想說清楚,該框架未來將向想要加入的其他國家開放——如果它們同意並實現這些目標以及努力實現這些目標的話,」拜登周一表示。

一位高級政府官員表示,美國沒有邀請中國加入,部分原因是該框架將建立在白宮認為北京將很難達到的一系列標準上。

這位美國官員表示,達成(有約束力的和無約束力的)實質性承諾的時間表,將比包含下調關稅在內的傳統貿易談判更短。這位官員說,美國希望在6月中旬之前知道這四大領域都各將有哪些國家參與,並爭取讓大家在大約12至18個月內作出實質性承諾。

延伸閱讀: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無視中國警告會見台灣行政院官員

印太地區的許多國家不願意參與不包括中國的一切協議,因為中國是其中大多數政府的最大貿易伙伴。美國提出向中國開放該框架,是東南亞國家特別要求的。文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最終加入了該框架。

中國已一再指責美國尋求通過在該地區組建經濟和軍事聯盟來遏制其崛起。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日表示,美國的印太戰略必然是一個失敗的戰略。

根據外交部網站周日發布的聲明,王毅稱:「事實將證明,所謂‘印太戰略’本質上就是一個製造分裂的戰略,就是一個煽動對抗的戰略,就是一個破壞和平的戰略。」

原文標題

US Unveils 13-Nation Economic Pact to Assert Asia Leadership (1)

(新增拜登的發言以及自第六段起的內容)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