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41.17
    +30.50 (+1.01%)
     
  • 滬深300

    3,537.48
    +16.52 (+0.47%)
     
  • 美元

    7.8257
    +0.0001 (+0.00%)
     
  • 人民幣

    0.9222
    -0.0006 (-0.07%)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5
    +0.0000 (+0.02%)
     
  • 歐元

    8.4364
    -0.0041 (-0.05%)
     
  • 英鎊

    9.8690
    -0.0070 (-0.07%)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69,735.98
    -805.70 (-1.14%)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美國抨擊中國的貿易政策 指責中國二十年來未遵守WTO規則

【彭博】-- 美國抨擊中國的貿易政策,指責這個實力最接近的經濟對手二十年來沒有遵守國際貿易規則。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美國駐日內瓦使團代辦David Bisbee表示,當中國20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各國普遍預計北京將廢除其不符合WTO規則的政策和做法。

他在周三的有準備發言中表示,「這些預期未能實現,」「中國似乎也沒有改變的意願。」

「相反,中國利用世貿組織成員資格,成為世貿組織的第一大貿易國,與此同時政府主導的、非市場性的貿易做法卻變本加厲,損害了美國和其他國家工人和企業的利益,」 彭博新聞社獲得的Bisbee的演講稿表示。

美國將繼續使用「所有可用工具,以說服中國做出必要的改變,」 Bisbee說。

廣告

Bisbee說,儘管通過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美國「對中國貿易制度的最根本關切仍未得到解決。」

摩擦集中在北京有害的產業政策上,包括市場准入限制,投資限制,導致產能過剩的大量補貼,以及對國有企業的優惠待遇。

政府支持

「中國的產業政策通過一系列支持措施,扭曲了進口商品和服務以及外國製造商和服務供應商的競爭環境,」 Bisbee說。「中國使用這些措施來確保在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損害了美國的經濟利益。」

Bisbee在WTO周期性的貿易政策評估過程中發表了上述言論。該貿易政策評估報告稱,中國對政府補貼計畫,特別是與鋁、電動汽車、玻璃、造船、半導體或鋼鐵相關的政府補貼計畫不充分透明,並且事實上中國沒有向WTO提供任何有關過去三年其國內支持計畫的信息。

Bisbee表示,多屆美國政府都嘗試鼓勵中國采納WTO規範和市場化政策,但這些努力只帶來了溫和的變化,中國常常未兌現其承諾。

他說,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不足以糾正中國的有害貿易行為。自2001年以來,美國贏得了27起針對中國的WTO爭端解決案件,但中國「通常並未改變基本政策,中國進行有意義的改革仍然遙不可及」。

美國還批評中國利用「經濟脅迫」來迫使較小的國家按照北京的意願行事。「如果另一個WTO成員國發表反對中國的言論,或以其他方式冒犯中國,那麼中國的應對措施越來越多地是利用其經濟影響力來迫使冒犯中國的國家‘糾正其錯誤’,」 Bisbee說。

澳大利亞駐WTO大使George Mina表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貿易行為可能是出於「政治考慮」感到擔憂。

「過去18個月,中國越來越多地針對廣泛的澳大利亞產品實施了破壞貿易的措施,」 Mina在有準備發言中說。 「這些措施嚴重限制或中斷了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涉及大麥、煤炭、棉花、干草、原木、肉類、龍蝦和葡萄酒等十幾種商品。」

原文標題U.S. Blasts China’s Harmful Industrial Policies in WTO Review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Businessweek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