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1月製造業活動保持擴張狀態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11月製造業指數升至61.1,略高於市場預期,反映產品需求強勁。11月新訂單指數升至61.5。投入價格指數降至82.4,低於市場預期。 另外,IHS Markit數據顯示,美國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終值微跌至58.3,低於初值。
【彭博】-- 在最新經濟數據顯示防疫封控導致生產和消費低於預期之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要求占中國經濟總量約40%的六個經濟大省勇挑大梁,挖掘自身政策潛力。央視報導稱,李克強在深圳主持召開經濟大省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要求六個經濟大省勇挑大梁,挖掘自身政策潛力穩經濟,多想辦法促消費,盤活債務限額空間,擴大有效投資。他還要求「合理」加大宏觀政策力度,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市場主體穩,經濟和就業才能穩,」《人民日報》頭版刊登李克強的話稱。周一中國央行意外降息,但未能緩解外界對房地產市場及防疫政策導致成長放緩的擔憂。經濟學家警告經濟還可能進一步減速並呼籲採取更多刺激措施,例如進一步下調政策利率和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並加大財政支出。李克強承認疫情防控在第二季度帶來「超預期衝擊」,要求地方官員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李克強稱。他指出,當前地方專項債餘額尚未達到債務限額,要依法盤活債務限額空間,並用好已發行的地方專項債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符合條件項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資金要越多。
日本政府數據顯示,6月核心機械訂單按月增加0.9%,低於市場預期的1.3%,按年升6.5%,增速亦低於預期。 另外,上季核心機械訂單按季增加8.1%。 有關數據波動較大,被視作衡量未來6至9個月資本支出情況的指標。
【彭博】-- 日本7月份連續第12個月報告貿易逆差,預示日本經濟復甦仍然面臨阻力。當月日圓兌美元匯率觸及24年低點,推高了進口成本。日本政府周三報告,7月份貿易逆差從6月份的約1.4萬億日圓擴大至約1.44萬億日圓(107億美元),創下2015年以來最長連續逆差紀錄。7月份進口同比成長47.2%,分析師預估為成長45.5%。出口同比成長19%,分析師預估為成長17.6%。日本的能源和食品依賴海外進口,持續的貿易逆差令日本經濟復甦前景蒙陰。隨著俄烏戰爭以及中國防疫封控導致的供應鏈問題推高全球通膨,日本進口成本飆升,恐抑制國內經濟活動。雖然日本出口繼續復甦,但美歐等主要貿易伙伴的需求可能降溫。這些國家正在收緊政策,以遏制嚴重的通貨膨脹。數據顯示日本7月份對美國出口成長13.8%,對歐洲出口成長31.6%,對中國出口成長12.8%。日圓兌美元在7月份跌至24年低點,令進口價格更加昂貴,同時增強了出口價格優勢。原文標題Japan Reports Trade Deficit for 12th Month as Yen’s Slide Peaks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通常大家都會想將自己喜歡的顏色放在家居設計中,例如牆身髹上那種顏色,又或者有很多個那種顏色的擺設。今次參觀位於啟德尚‧珒溋的設計單位,女戶主非常喜歡粉紅色,有差不多八、九成的物件擺設都是這種顏色,希望家居設計能互相配襯。
山高金融(00412.HK)公布,自本月19日起直至下月1日 止,公司股份並行買賣於原有櫃位按股份簡稱「SDHG-NEW」及「山高控股(新)」;及臨時櫃位以股份簡稱「SDHG-OLD」及「山高控股(舊)」進行。
【彭博】-- 有關半導體需求的疑慮升高下,令北亞一些高科技出口國不寒而慄,它們向來都是國際經濟強弱的風向標。韓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已經表明計劃縮減投資支出,全球最大的代工晶片製造商台積電也表達了類似的預期。隨著俄烏戰爭和利率上升抑制了經濟活動,科技需求的消退描繪出一幅黯淡的前景。最近幾週,主要晶片製造商美光、英偉達、英特爾和AMD都警告出口訂單疲軟。Gartner Inc.預測,該行業最大的繁榮週期之一將戛然而止。這家研究公司將2022年收入增長預估值從三個月前的14%下調至僅 7.4%。Gartner預計2023年更將減少2.5%。在價值5000億美元的半導體市場中,內存晶片是容易受到全球經濟表現牽動的領域之一,三星和SK海力士的DRAM銷售是韓國貿易的重心。科技研究公司集邦科技表示,明年DRAM需求位元成長率(bit growth)可能只有8.3%,這是有記錄以來最低,供應位元成長率料為14.1%。當位元成長的需求超過供應時,就可支持韓國的出口。但由於明年供應的增長速度可能幾乎是需求的兩倍,出口可能會嚴重下滑。越來越多跡象表明,貿易已經開始惡化。韓國7月份的科技出口 減少,這是兩
美國國債價格下跌,市場觀望美聯儲公布上月議息記錄。 兩年期債券孳息率升4.8點子報3.249厘。 指標十年期債券孳息率升3.2點子報2.822厘。 三十年期債券孳息率升1.7點子報3.113厘。
據《中國證券網》報道,從接近騰訊(00700.HK)內部人士處了解到,騰訊減持美團-W(03690.HK)傳聞不實,騰訊目前沒有出售美團的計劃。
【彭博】-- 在地緣政治頻頻動盪,全球央行為抗擊通膨大幅調整貨幣政策,進而加劇市場波動之際,過去一年的外匯交易活動大幅攀升。外匯數據與分析服務機構CLSMarketData的數據顯示,7月日均外匯交易量同比成長約8%。提交給CLS的日均交易量約為1.879萬億美元,高於2021年7月的1.745萬億美元,但低於2022年6月的1.98萬億美元。遠期交易量同比成長66%,現匯交易量成長12%,互換交易量成長2%。從俄烏戰爭到能源短缺,從聯儲會加息到中國防疫封控,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對今年的外匯市場造成了巨大衝擊。交易員涌向美元,推動這一全球儲備貨幣飆升,一項衡量美元走勢的彭博指數在截至7月的12個月內上漲超過11%。與此同時,歐元和日圓等主要貨幣兌美元紛紛跌至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交易量的增加伴隨著外匯市場隱含波動率的井噴。摩根大通一項基於期權的波動率指標飆升至10以上,並在7月份一度超過12,而在大約一年前該指標還不到7。「隨著全球各地尤其是已開發市場的貨幣政策升溫,利率和匯率都有很大波動,」紐約梅隆銀行外匯策略師John Velis稱。「通常來說,交叉匯率的波動加大,確實會導致美元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