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284.54
    +83.27 (+0.48%)
     
  • 國指

    6,120.37
    +20.15 (+0.33%)
     
  • 上證綜指

    3,052.90
    +8.08 (+0.27%)
     
  • 道指

    38,460.92
    -42.77 (-0.11%)
     
  • 標普 500

    5,071.63
    +1.08 (+0.02%)
     
  • 納指

    15,712.75
    +16.11 (+0.10%)
     
  • Vix指數

    16.16
    +0.19 (+1.19%)
     
  • 富時100

    8,090.59
    +50.21 (+0.62%)
     
  • 紐約期油

    82.66
    -0.15 (-0.18%)
     
  • 金價

    2,338.30
    -0.10 (-0.00%)
     
  • 美元

    7.8285
    -0.0024 (-0.03%)
     
  • 人民幣

    0.9253
    +0.0006 (+0.06%)
     
  • 日圓

    0.0501
    -0.0001 (-0.30%)
     
  • 歐元

    8.3969
    +0.0212 (+0.25%)
     
  • Bitcoin

    63,955.55
    -2,418.06 (-3.64%)
     
  • CMC Crypto 200

    1,360.99
    -21.59 (-1.56%)
     

股市遠未見底 一系列壞消息將打破華爾街的看漲「幻覺」

【彭博】-- 企業削減數以十億美元的派息。盈利預期面臨歷史上幾乎最嚴重的下調。就業和製造業高頻數據暗示經濟遭受數十年來最急劇的衝擊。

對於押注市場已經或多或少消化了正在蔓延的冠狀病毒危機以及相關刺激性政策措施的基金經理而言,現實的檢驗來得迅速而沈重。標普500指數經歷了2009年以來表現最佳的一周之後再次回歸拋售模式。

隨著美國和歐洲的冠狀病毒死亡病例繼續攀升,公司董事會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滙豐控股和渣打都已宣布暫停止派息和股票回購,德國汽車零組件巨頭大陸集團完全放棄了業績預期。周三的製造業數據顯示全球製造業活動正在崩潰。

隨著世界上一些大型經濟體延長封鎖期,大量數據將顯示出消費和投資的嚴重下滑。

那些在下跌中買入的投資者可以從極低的配置權重、歷史性的折價幅度、還有病毒爆發之前商業周期的堅強韌性中尋求一絲安慰。但投資者可能仍會發現,市場估值還沒有便宜到可以抵禦如此規模危機的程度。

「美國股市似乎再次受到聯儲會軟弱維持的幻覺的鼓舞,」 CbH資產管理公司全球宏觀負責人Jacques Lemoisson在報告中針對近期貨幣刺激措施引發的股市反彈表示。「幻覺的問題在於,它並不總是能持續很長時間。」

其他資產類別正預示著嚴重的低迷。過去一周,WTI原油價格暴跌約16%,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下降了約20個基點。每個人最喜歡的避險貨幣美元再次反彈。

即使使用目前可能進一步遭下調的盈利預期,標普500指數的本益比也有16倍,遠高於2008年和2011年的低谷,並且仍高於十年平均水平。

廣告

當然,債券殖利率也走低,這使得股票相對更具吸引力。但Sanford C. Bernstein的策略師認為,由於今年的盈利預計將下降36%,股票的風險溢價--即持有股票的投資者獲得的相對於持有美國國債的補償--處於高位,但遠未達到歷史水平。

法國興業銀行的分析師也發出了類似的警告。以Andrew Lapthorne為首的團隊在報告中寫道,通過用最新的數據取代「過時的」盈利預測,今年的全球股票本益比從14.6倍提高到16倍。

「在正常情況下,這已經是一個充分體現了價值的市場,更不用說危機時期了!」他們表示。

樂觀預期的另一個威脅是復甦可能比期望要來的更慢。野村控股的經濟學家警告稱,冠狀病毒可能會拖累歐洲未來幾年的成長。即使在從病毒襲擊中恢復過來的中國,受財務壓力和持續的謹慎心態影響,消費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回歸正常。

「COVID-19危機的持續時間將比許多投資者所猜測的更長,而且經濟損失將更加嚴重並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 Lazard Asset Management美國股票負責人Ronald Temple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最好的方法是將資金集中在資產負債表和資金狀況最強,並且能夠比同業更好地維持資本回報的公司之上。」

原文標題Wall Street’s Bullish ‘Illusion’ Shattered by Bad-News Onslaught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