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敦促企業投資於技術和將 ESG 報告交予第三方獨立驗證
<匯港通訊> 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連續第12年發佈《香港企業管治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2023 年的調查報告顯示,93%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在其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内採取與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工作小組(TCFD)建議一致的匯報方式;然而,目前已披露的 ESG 報告與港交所(00388)提出的強制性氣候相關披露規定之間仍存在差距,而該等規定最早可能將於2024年1 月生效。
港交所提出的氣候相關披露規定是建基於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頒 布的氣候準則,而該準則是根據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工作小組(TCFD)的建議 修訂。最新披露要求包括量化氣候風險和機遇對公司財務的影響,以及披露公司在所從事行業的價值鏈中產生的所有間接排放,即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三所涵蓋的排放量。
於2022年,有82%的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已説明所識別的短期、中期及長期 氣候相關風險及機遇,較2021年增加了9個百分點。然而,只有少數公司在披露氣候相關風險及機遇時量化對其財務的影響,例如披露報告期內因各項已識別的氣候相關 風險及機遇而產生的實質支出。
報告顯示,2022年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中作出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三披露的比率相對較低,只有69%。按行業類別分析,能源業和原材料業的披露比率均達到100%, 而電訊業(33%)和資訊科技業(50%)的披露比率則較低,這或可歸因於公司難以從複雜的全球供應鏈中獲取可靠的溫室氣體排放範圍三的數據。
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副管理合夥人夏其才表示:「我們認為香港交易所應就即將修訂的披露規定發布一份詳盡的執行指南,並向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支持,因為這些企業通常缺乏遵守新披露要求所需的資源。ESG 數據的收集和處理有其難度,我們認為企業投資於新興技術,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不僅能夠減少在 ESG 披露上所需的精力,還可以大幅提高 ESG 報告的透明度和問責水平,同時也能夠優化能源和排放的管理,幫助減少碳足跡。」
環境、社會及管治表現的獨立驗證有助降低企業「漂綠」的風險和防止企業醜聞發生 重要性評估界定出對企業最為重要的社會、環境和管治議題。平衡的重要性評估可幫 助公司制訂策略方針應對其在環境、社會及管治的影響,以及創造長期價值。於2022 年,有99%的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披露了重要性評估,闡述其識別重大環境、社會及管治問題的程序及準則,較2021年的93%增加了6個百分點。
此外,於2022年,有97%的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披露了重要性矩陣,較2021 年77%的披露比率,有20個百分點的明顯增幅。所有行業的披露比率皆維持在100%或提升至90%以上。例如,資訊科技業的披露比率由2021年的64%上升26個百分點至2022 年的90%,而金融業、能源業及公用事業等的披露比率在2022年亦有類似增長。重要 性矩陣的披露比率整體增加,顯示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更加注重理解及管理其環境、社會及管治的風險及機遇,並讓持份者知悉相關工作的進展,從而更有系統地及以更為透明的方式處理重大事宜。
調查報告亦發現,越來越多的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將環境相關論題視為重要 議題,反映出這些公司越來越意識到環境相關問題對其業務營運和業績的長遠影響。 同時,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在僱用獨立驗證服務提升ESG報告信息的可信度 方面也取得了可喜進展。於2022年,有53%的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聘請了第 三方對其ESG報告進行獨立驗證,較2021年的34%增加了19個百分點。
夏其才總結道:「香港上市公司的ESG報告驗證比率仍落後於其他先進國家。我 們敦促企業加強其 ESG 報告的獨立驗證,因為更高比例的上市公司的 ESG 報告被獨立驗 證,能夠帶來眾多好處,例如可盡量減少作虛假宣稱的漂綠行為,有助企業降低風險 和防止醜聞的發生。全球為應對環境變化而不斷加強監管力度,市場的投資偏好和對 環境可持續性的期望也發生了整體變化。在未來,與氣候相關的重大議題將對企業的 策略和決策將有更加深遠的影響。我們敦促香港上市公司立即採取行動,加快提升 ESG策略部署和報告合規的水平,以保持領先地位。」 (BC)
#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