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堡結業前有三個警號 競爭對手「打游擊」搶生意?
舒適堡在八號風球下宣布「暫時全線結業」,成為三年內第三間停業連鎖健身中心;事實上舒適堡停業前已出現三大財困警號,再加上新加入市場的24小時健身室以「打游擊」方式靈活進入市場,是蠶食傳統健身中心生意的原因之一。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舒適堡上海分店去年底結業
舒適堡由陸毅強、何玉華夫婦在1986年創立,高峰時全港有23間分店,但自2018年開始屢傳欠租,業務收縮,疫情更成為舒適堡的催命符,而上海業務率先發出警號,受到封城及消費降級影響,上海舒適堡去年十二月指「行業發展遇到較大危機,疊加各種突發的客觀困難,給公司正常運營造成了巨大壓力」,各分店先後停業;有分店門外被管理處貼上追數通告,追收拖欠租金數百萬元人民幣,並指舒適堡無執行法院調解要求。
當時上海的會員與香港的會員一樣徬徨,有人在結業前不久才購入大量健身套票,之後又難以退款;也有熟客當時指結業前分店員工人數銳減,垃圾桶垃圾堆積如山。據悉去年十二月所有員工獲統一發薪二千元,其他欠薪則未有下文。
創辦人賣樓救急?
舒適堡創辦人陸毅強夫婦的財務狀況亦受到大眾關注,市場消息指夫婦兩人早年在荔枝角曼克頓山購入多個單位,近日至少沽出其中三個共套現2,685萬元。最新一宗成交為第3座中層D室,為實用面積538方呎的兩房單位,原叫價1,000萬元,最終以低於銀行估價約3.4%以890萬元售出,不過相對17年以367.7萬元購入價,現帳面獲利亦十分和味。
陸毅強夫婦亦在今年五月,以895萬元沽出曼克頓山第3座中層D室,以及在六月以900萬元沽出第3座高層D室。
停供強積金涉款300萬元
另外積金局亦在本月初指,舒適堡未為約740名員工繳交今年六月和七月份的強積金供款及附加費,合共約300萬元,積金局表示正與舒適堡跟進並要求盡快補交欠款,否則會提出民事申索追討強積金欠款。
近年健身業進入寒冬,除了舒適堡外,Fitness First及Goji Studios亦分別在2022及2021年全線結業,連有21年歷史、走中高檔路線的 Pure Fitness亦被追租,行內一般認為四年疫情以及其間的限聚令,重擊健身行業,亦有指在經濟不景,以及中產移民出走令願意消費的客戶群消失,再加上業主不願租值下降而企硬鋪位不減租,都令行業雪上加箱霜,舒適堡就在停業通告中控訴「若干分店業主仍維持高企租金」。
24小時健身室「打游擊」
不過近年健身中心經營模式出現轉變,亦對連鎖經營者造成衝擊,近年來規模較細、多以加盟店模式開業的24小時健身室,在市場上呈爆炸式增長,有調查指24小時健身室在2018年只有九間,到2023年十月增加到214間,短短五年增長超過二十二倍;傳統健身中心營運情況就相形見絀,單在2023年倒閉或暫停營業場所高達136間。
大型連鎖健身室租用面積較大,租金壓力大,同樣地聘請人手亦多,所以在疫情及經濟逆轉後,傳統健身中心很難捱過這個寒冬;反之24小時健身室選鋪未必在中環、銅鑼灣之類的旺區,反而較接近住宅區,面積較小約一千方呎,租金較便宜,經營彈性大、風險低,更容易達到收支平衡。
對於客人來說,這些24小時健身中心與傳統健身中心最大分別是收費模式,會員無需簽署數以年計、收費逾萬元的長約,取而代之是一個月至十二個月的短合約,平均月費介乎約三百元至一千元,為客戶提供較大彈性;值得一提是這些健身中心大部分無私人教練駐場,客人可以免卻推銷壓力。
面對新加入者「打游擊」方式進入市場,傳統健身中心卻以高成本營運,如果未能改革營運模式,有機會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