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利率勿升得太高
<匯港通訊> 英倫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皮爾表示,不要把利率升得太高。他指,利率已經提高了很多,對經濟的影響還未完全顯現出來。
他對Times Radio說,貨幣政策委員會的職責是讓通脹恢復到目標水平,並在中期保持在這一水平,周四加息是必要的、適當的。貨幣政策委員會暗示有必要繼續保持警惕,但有信心會看到今年通脹下降。
英國央行周四將利率提高至4厘,是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WL)
<匯港通訊> 英倫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皮爾表示,不要把利率升得太高。他指,利率已經提高了很多,對經濟的影響還未完全顯現出來。
他對Times Radio說,貨幣政策委員會的職責是讓通脹恢復到目標水平,並在中期保持在這一水平,周四加息是必要的、適當的。貨幣政策委員會暗示有必要繼續保持警惕,但有信心會看到今年通脹下降。
英國央行周四將利率提高至4厘,是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WL)
聯儲局多名官員表示,本周舉行政策會議時並無跡象表明金融壓力正在惡化,他們能夠繼續專注於進一步加息對抗通脹。 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布拉德表示,矽谷銀行倒閉是一件非常不同尋常的案例,又認為監管部門部署的工具將會成功,到春季及夏季將看到強勁的經濟表現。 布拉德又上調今年底時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的預測,估計將達到5.5厘至5.75厘,即今年將可能再加息3次,每次0.25厘。 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博斯蒂克表示,有清晰的跡象表明銀行系統穩健,監管部門應對銀行困境的努力似乎正發揮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通脹仍然過高。 里奇蒙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巴爾金說,對加息0.25厘的決定無猶疑,認為通脹仍然很高,需求似乎未有下降,提高利率的理由非常清晰。
港股美國預託證券較本港收市普遍下跌。 不過,美團美國預託證券較本港收市升4%,折合約145.81港元。 小米美國預託證券較本港收市跌1.3%。 多隻內銀股的美國預託證券較本港收市都下跌。
美元兌歐元及英鎊上升。歐洲銀行股下跌,投資者對歐洲出現金融危機的憂慮揮之不去,資金流入美元避險。 歐元兌美元較早時報1.076左右,英鎊兌美元報1.223,美元兌日圓報130.7。
原油期貨價格下跌。投資者憂慮歐洲銀行業危機持續,不利經濟表現及原油需求。 紐約5月期油收市報每桶69.26美元,跌70美仙,跌幅1%。 布蘭特5月期油收市報每桶74.99美元,跌92美仙,跌幅1.21%。
華爾街股市先跌後升,三大指數連升兩日。歐美銀行危機令個別銀行成捱沽,最新對象是歐洲大行德意志銀行,不過大市趨向穩定。美元回升,美匯指數重上103水平。總結一周,受惠於加息預期降溫,三大指數均有超過1%進帳。
歐洲主要股市下跌,受銀行股下挫拖累。德意志銀行的債務違約掉期升至逾4年高位。德銀收市急跌逾8%,瑞銀及瑞信亦分別跌3.6%及5.2%收市。 倫敦富時指數收市報7405點,跌94點,跌幅1.26%。 巴黎CAC指數報7015點,跌124點,跌幅1.74%。 法蘭克福DAX指數報14957點,跌253點,跌幅1.66%。
現貨金曾升至每盎士2002美元以上但未能企穩,受美元上升影響,較早時報1977美元左右。 紐約4月期金收市報每盎士1983.8美元,跌12.1美元,跌幅0.61%。
兩個矚目新盤將於今日展開搶客戰。其中,長實集團(01113)及新鴻基地產(00016)合作發展的屯門青山公路大欖段飛揚第2期,今日發售全盤400伙,並於昨日截票,經過7日的收票期,市傳最終接獲逾5,000張入票,超額認購逾11倍。
何超瓊任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的信德集團(00242)去年業績由盈轉虧,截至去年底止全年股東應佔虧損達5.58億元,為新冠疫情以來該企首次錄得年度虧損;每股虧損18.5仙,不派息,已連續第3年沒有股息。
香港交易所(00388)拍板落實特專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制度,尚未有盈利的特專科企自下周五起可提交上市申請!新機制的上市市值門檻及研發開支比例等,均較諮詢文件提出的建議更寬鬆。
銀行是百業之母,一間銀行倒閉,有機會造成骨牌效應,令所有銀行都變得過度保守,不願意貸款,最後導致整體經濟都受影響,近期的例子為2008年的環球金融風暴,遠期例子為1929年美國Bank of US出現擠提倒閉後,而引發的環球經濟大蕭條。
去年第四季,內地經濟活動仍很大程度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惟美團(03690)期內業績表現依然好過預期,收入按年增長21.41%至601.28億元(人民幣‧下同);反映核心業務的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經調整盈利為8.29億元,為連續3個季度按年扭虧為盈。值得注意的是,新業務「燒錢」速度亦稍為放緩,上季相關經營虧損收窄至63.65億元,按年及按季分別減少32%及6%。
港府昨日發表《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推出一系列措施,讓全球家辦和資產擁有人業務在港發展及建立生態圈。宣言涵蓋8大重點,包括「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提供稅務寬減、提供便利市場措施、成立香港財富傳承學院、推廣機場的藝術品儲存設施、發展香港成慈善中心等,外界視之為港府力圖進一步增強對超高淨值人群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