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6 小時 6 分鐘 開市
  • 恒指

    16,345.89
    -117.37 (-0.71%)
     
  • 國指

    5,615.80
    -48.12 (-0.85%)
     
  • 上證綜指

    2,966.21
    -2.73 (-0.09%)
     
  • 道指

    36,146.05
    +91.62 (+0.25%)
     
  • 標普 500

    4,588.62
    +39.28 (+0.86%)
     
  • 納指

    14,346.68
    +199.97 (+1.41%)
     
  • Vix指數

    13.05
    +0.08 (+0.62%)
     
  • 富時100

    7,513.72
    -1.66 (-0.02%)
     
  • 紐約期油

    69.48
    +0.10 (+0.14%)
     
  • 金價

    2,047.00
    -0.90 (-0.04%)
     
  • 美元

    7.8122
    +0.0024 (+0.03%)
     
  • 人民幣

    0.9147
    -0.0013 (-0.14%)
     
  • 日圓

    0.0542
    +0.0014 (+2.71%)
     
  • 歐元

    8.4382
    +0.0293 (+0.35%)
     
  • Bitcoin

    43,216.67
    -733.04 (-1.67%)
     
  • CMC Crypto 200

    891.31
    -1.40 (-0.16%)
     

訂單火爆 中國船廠訂單排期至2028年

近期中國船廠訂單似乎接到手軟,中國船舶旗下某造船廠人士更直言,今年總體情況相當不錯,2026 年已經全部接滿,甚至有產線已經排到 2028 年,顯現出當前中國國內船舶製造產業「大周期」的來臨。

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 23 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7 月底,中國全國造船承接新船訂單 4476 萬載重噸,年增 74%。而截至 7 月底,中國造船手持船舶訂單達到 12790 萬載重噸,年增 23.4%。從全球市場佔比來看,中國船廠在前 7 月拿下了全球 67.7% 的新增訂單。

相比之下,日、韓前 7 月的新接訂單量在全球市場中的佔比分別為 9.2%、21.5%,已經明顯落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船舶完工交付也出現明顯成長趨勢。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國內船廠未來 2-3 年有望迎來交付高點,利潤也有望進入兌現週期,船舶製造業將迎來整體獲利修復。

中國船舶製造業進入產業的「大周期」幾乎已成共識。業內人士表示,該產業未來 5-10 年整體上基本處於換代階段,今年第一季以來,訂單情況就開始明顯增長,景氣持續上升。

業內認為,由於造船交付週期較長,利潤轉捩點通常較訂單增長推遲 2-3 年,今年有望成為船舶訂單交付後的利潤兌現的元年,預計今年中國船舶新船交付將大幅上升,並在下半年開始釋出利潤。

華創證券認為,在量價齊升,以及鋼價下跌等因素下,造船業獲利復甦曙光已現。該機構也預期,中國船廠將陸續迎來業績改善的轉捩點。

更多鉅亨報導
長榮增進營運效益 長榮亞洲租用9艘船舶
裕民拚船舶多角化 擬跨入天然氣能源運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