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救市為何諸多掣肘

評論:中國救市為何諸多掣肘
評論:中國救市為何諸多掣肘 ·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有一種說法,當政府開始恐慌時,市場就會停止恐慌。而在市場上,也流行一個想法,就是當經濟差過某一個點時,政策制定者將「不惜一切代價」把市場穩定下來。

過去幾週,中國就是一個完美示範。經過股市和地產的多年熊市後,最近大力的刺激措施也引發了中國股市急升。雖然升勢熾熱,但也要注意有很多因素令中國不能做到「不惜一切代價」地救市。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人民幣

第一個限制是人民幣。

由於過去的過度刺激(例如在2015年),人民幣已變成長期偏弱的貨幣。

這已經迫使它關閉資本帳,限制資金從其經濟中流出。

北京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長期計劃,是把人民幣變成儲備貨幣,讓中國長期在資本市場與美帝競爭。

不過,封閉的資本帳卻會造成反效果,它會嚇跑投資者,因為他們在需要時無法取出資金。

過去六、七年資本撤離中國,與這些措施有一定關係。

如果採用大規模刺激措施來維持中國經濟增長,包括將利率降至極低,那麼隨著利率優勢的縮小,資本外流將會增加。

這意味著中國只能以與聯儲局相同的速度減息,否則即使資本流動受到限制,其貨幣仍將崩潰。

因此,利率不可能低到足以「不惜一切代價」穩定資產市場。

也許更糟的是,人民幣的價值現在已成為發達國家的政治議題。每次人民幣下跌,都會引發美國工業界抗議,歐洲工業界也越來越激烈。

如果北京要進行私有化、工資增長政策和適當的福利制度等結構性改革來釋放消費,那麼它實際上是在將經濟從政府的控制下放。
如果北京要進行私有化、工資增長政策和適當的福利制度等結構性改革來釋放消費,那麼它實際上是在將經濟從政府的控制下放。

政策制定者以關稅作為回應,例如剛在歐洲對中國汽車徵收的關稅。或是美國大選雙方提出的。

這對中國這樣的重商主義經濟來說是不利的。

中國的政治經濟學

第二個原因中國不能不惜一切救市是,中國多年來一直在發展一種抑制家庭收入的經濟模式,以讓利企業和出口商,其中最大的得益者是國有企業。

中國這樣做不僅是因為更傾向供應面經濟學,而是這更符合中國共產黨保住權力的需要。

如果北京要進行私有化、工資增長政策和適當的福利制度等結構性改革來釋放消費,那麼它實際上是在將經濟從政府的控制下放。

這些結果令中國政府不能接受,因此,「不惜一切代價」是行不通的。

刺激措施會是什麼模樣?

中國已經擁有足夠的房屋、公路、鐵路、橋樑和工廠,不斷減少的人口的情况下足以應付一個世紀的需求。
中國已經擁有足夠的房屋、公路、鐵路、橋樑和工廠,不斷減少的人口的情况下足以應付一個世紀的需求。 · Zhang Peng via Getty Images

這並不是說我們不會見到中國推出刺激措施。

但是,與前幾輪一樣,它將以供應面為重點,然而這將遇到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基建已足夠了。

中國已經擁有足夠的房屋、公路、鐵路、橋樑和工廠,不斷減少的人口的情况下足以應付一個世紀的需求。

北京很清楚這一點,並且不想讓浪費性投資令債務負擔變得更糟,以免它也扼殺生產力。

經過二十年的以債務帶動的增長後,中國經濟陷入了困境。

如果有一種能夠滿足上述限制的刺激措施,也將不足以無限地減緩其債務的增長。

作者:David Llewellyn-Smith

翻譯自Yahoo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