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1 小時 3 分鐘 開市
  • 恒指

    16,251.84
    +2.87 (+0.02%)
     
  • 國指

    5,749.69
    +5.91 (+0.10%)
     
  • 上證綜指

    3,071.38
    +64.31 (+2.14%)
     
  • 道指

    37,753.31
    -45.66 (-0.12%)
     
  • 標普 500

    5,022.21
    -29.20 (-0.58%)
     
  • 納指

    15,683.37
    -181.88 (-1.15%)
     
  • Vix指數

    18.21
    -0.19 (-1.03%)
     
  • 富時100

    7,847.99
    +27.63 (+0.35%)
     
  • 紐約期油

    82.76
    +0.07 (+0.08%)
     
  • 金價

    2,382.40
    -6.00 (-0.25%)
     
  • 美元

    7.8301
    0.0000 (0.00%)
     
  • 人民幣

    0.9239
    0.0000 (0.00%)
     
  • 日圓

    0.0505
    -0.0000 (-0.02%)
     
  • 歐元

    8.3519
    -0.0042 (-0.05%)
     
  • Bitcoin

    60,986.04
    -2,774.16 (-4.35%)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財經脈搏: 爭北極資源 中企蝕本開鐵礦

財經脈搏: 爭北極資源 中企蝕本開鐵礦

撰文:許益雯 攝影:東方IC、歐新社 美術:陳國威

當北極厚厚冰層日漸被全球暖化融掉,北極圈多國開始爭逐封藏已久的保貴資源。和北極圈沾不上半點關係的中國,近日踏出了第一步,煤炭及礦石進口商俊安集團接過格陵蘭Isua鐵礦的開採大權。俊安雖明知是蝕本生意,還是勇字當頭,背後就是「行船爭解纜」──爭資源怕執輸心態。雖然北極圈開發條件漸漸具備,從油氣、礦產到航道均蘊含巨大經濟潛能。不過,極地自然條件嚴酷,開發成本大,又有破壞生態之虞,加之各國利益拉鋸,五星紅旗想在白色大地高高掛絕非易事。

全球變暖使得北極部分地區冰雪消融,更易進入,極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引來各國關注。中國雖不在北極圈範圍,但中資企業對北極圈礦產、能源的開發興趣濃厚。近日,中國大型煤炭及鐵礦石進口商俊安集團,從英國倫敦礦業手中接過了格陵蘭(丹麥屬地)Isua鐵礦石項目。Isua鐵礦預計可開採一千五百萬噸露天鐵礦,且質素很高,總投資金額達廿三億美元,投資額超過格陵蘭島廿億美元的GDP,是格林蘭史上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首個中國企業全資擁有的北極資源項目。

查閱俊安集團官網發現,該公司於一九九二年在香港註冊成立,為一家集資源開發、生產、物流、貿易、地產開發與一體的大型國際企業集團,總資產超六十億美元,全球經營收入過七十億美元。俊安集團在俄羅斯和南非擁有鐵礦,在澳洲擁有一個銅礦。雖然不乏經驗,但俊安集團接手Isua鐵礦項目的可行性仍有不少問號。據倫敦礦業去年估計,Isua礦的營運成本將達到每噸四十五美元,而運至中國的航運費將為每噸三十七美元,然而目前鐵礦石價格每噸只有七十美元。Isua鐵礦的開採週期超三年,未來鐵礦石行情如何,尚不知曉,俊安集團甘冒蝕本風險,佔資源怕執輸心態顯而易見。

廣告

冰雪消融 資源顯現

事實上俊安集團並非個例,不少中資集團已在北極地區行動,例如中石油天然氣公司(CNPC)擁有俄羅斯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二成股權,中海油則持有與當地合作夥伴在冰島海域勘探石油許可證。中國官方也每年投入六千萬美元用於新成立的中國──北歐北極研究中心的研究。北極圈內的國家如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等國更是早已摩拳擦掌,意欲瓜分北極圈。

自然資源是最誘人的因素。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北極地區技術上預計可採九百億桶原油、滿足全球近三年消費需求,天然氣近一千七百億立方英尺,液化天然氣四百四十億桶。總體而言,北極圈未勘明石油儲量約佔全球的一成三,天然氣儲量佔三成,液化天然氣佔二成。此外,尚有豐富的黃金與鐵礦等礦產資源,以及未開發的水力發電資源。

隨著冰層融化,海面增加,開發北冰洋新航道成為可能,這是繼自然資源之後的爭奪熱點。例如,去年九月,加拿大最大遠洋公司Fednav宣布,名下一艘商船成功通過北極西北航道到達中國,成為全球第一艘穿行整條西北航道的遠洋商船。該條航道由格陵蘭島經加拿大北部北極群島到阿拉斯加北岸,為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最短航道,一旦正式通船,可令中國與北美之間航程縮短四成。誰擁有這條航道的主導權,也便坐擁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在此問題上美國和加拿大爭相不下。

各國過招 中方積極

圍繞領土、資源、航線,臨近北極圈各國已紛紛出招。去年九月俄羅斯在北冰洋喀拉海與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共同開發的一口鑽井開始出油。俄稱這座新油田探明儲量為十億桶原油,該地區的總石油儲量堪比美國墨西哥灣,正好可以疏解俄羅斯西伯利亞油田行將耗盡的燃眉之急。但是好景不長,烏克蘭危機讓美俄劍拔弩張,美聯合歐洲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其中便有禁止美國公司在俄羅斯北極外洋作業,新油田的開發只好暫且作罷。在領土方面,北極五國俄羅斯、加拿大、挪威、丹麥和美國均在進行擴大邊界的研究。北極主權爭奪白熱化,使得大國博弈大有北移的趨勢。

雖然,沒有領土處於北極圈,但中國對北極事務亦表現了濃厚興趣,中國雖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增長所需的許多原料都靠進口,為了維持發展速度,需要尋找新的自然資源以及貿易航線。除了上文所述的中資集團積極參與北極圈礦產、石油開發外,中國官方亦派遣科考隊深入北冰洋。去年七月,中國「雪龍號」科考船開始第六次北極破冰之旅。據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預測,二○二○年該航線將承擔中國五到十五個百分點的國際貿易運輸業務,屆時荷蘭鹿特丹至上海的海運行程將縮減二成二。

開發挑戰 無處不在

各國虎視眈眈,但極地條件惡劣,北極圈的開發無疑是艱苦卓絕的。以油氣開採為例,雖然多年來各國對此持有很高熱情,但直到去年初俄羅斯才首次輸出北極石油。除此之外,美國、挪威在北極油氣開發項目上均乏善可陳。影響能源開發的因素很多,首先,大多油氣資源在海底,礦產資源也多被厚厚的冰雪覆蓋,開採難度十分巨大。因而開發成本也十分高昂,有數據顯示,為開發油氣,二○一四至二○一八年間,挪威、加拿大、俄羅斯所投入的資金量均在三十億美元以上,且西北航道短期內不能通航,運輸成本也十分巨大。

再者,開發北極圈面臨破壞環境的危險,例如鑽探過程中一旦發生漏油,將污染大片海洋,溫暖環境三年就可消散的石油,在低溫的北冰洋可能要百年才能消散,對當地生態帶來滅頂之災。此前,不少企業嘗試於北極鑽探作業,因遭環保組織起訴而折戟。最後,北極主權未定,於政治、經濟方面牽扯甚廣,各國出於自身利益必會寸土必爭,屆時莫說影響資源開發,引起新一輪地緣危機都不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