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19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39
    +0.0002 (+0.02%)
     
  • 道指

    37,986.40
    +211.02 (+0.56%)
     
  • 標普 500

    4,967.23
    -43.89 (-0.88%)
     
  • 納指

    15,282.01
    -319.49 (-2.05%)
     
  • 日圓

    0.0504
    +0.0000 (+0.02%)
     
  • 歐元

    8.3453
    +0.0109 (+0.13%)
     
  • 英鎊

    9.6890
    -0.0500 (-0.51%)
     
  • 紐約期油

    83.24
    +0.51 (+0.62%)
     
  • 金價

    2,406.70
    +8.70 (+0.36%)
     
  • Bitcoin

    63,505.90
    -34.27 (-0.05%)
     
  • CMC Crypto 200

    1,368.79
    +56.17 (+4.28%)
     

財經脈搏: 牧場大而無當 乳企崇洋求寶

財經脈搏: 牧場大而無當 乳企崇洋求寶

撰文:許益雯 攝影:東方IC 美術:陳國威

牛糞污染挨罰一事尚未平息,現代牧業(01117)再曝違規買賣病牛的醜聞,事件發生以來,現代牧業股價持續下跌,連帶拖累最大股東蒙牛(02319)。現代牧業的問題正正同樣反映,如水泥及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中央吹響「政策號」後,企業便紛紛「大躍進」,造成乳企鬥大鬥多,營運能力卻不匹配。另一邊廂,「洋奶」又不斷叩開中國大門,零關稅入市搶客。無奈之下,國內乳企又只好另闢蹊徑,出海尋寶,建海外生產基地,採用當地奶源。風向一變,近年蓬勃發展的大型上游牧場,自然成為犧牲品。

成立於二○○五年的現代牧業,是國內最大的奶牛養殖和牛奶生產商,營運「萬頭牧場」廿四個,存欄奶牛十九萬頭。二○一○年十一月公司正式在聯交所掛牌,為全球首家以奶牛養殖資源上市的企業。號稱「創建全世界最先進牧場,生產全世界最優質的牛奶」,不過近期發生的連串事件,讓此等承諾備受質疑。

十一月上旬,現代牧業安徽肥東公司因違規傾倒牛糞,嚴重污染環境而遭當地環保部門通報批評並罰款。事件尚未平息,十一月中,內地澎湃新聞揭露,現代牧業寶璣牧場出售九十頭淘汰奶牛予牧業,西安動物疾病防控中心的檢測報告顯示,這批淘汰牛中有五頭牛結核病檢測呈陽性,三十七頭布魯氏桿菌(簡稱「布病」)抗體檢測呈陽性。買賣涉嫌違法,西安警方目前已拘留現代牧業寶雞牧場銷售部長等四人。

牧場躍進 弊端頻現

尤其甚者,當地疾病防控中心主任劉建飛證實,現在牧業寶雞牧場每年都有員工被查出感染布病(病徵為發燒、出汗和關節痛),因此,現代牧業如何處理病牛,是否有病牛所產牛奶流入市場,皆是疑問。事件發生以來,現代牧業股價大幅插水,半月內跌二成。現代牧業大股東蒙牛乳業(02319)受拖累,半月股價亦在地位徘徊。且現代牧業牧業所產原奶七成供應給蒙牛,以支持蒙牛旗下高端奶品特侖蘇,預計特侖蘇的銷量及品牌會受病牛事件影響。

廣告

二○○八年,內地爆發的三氯氰胺事件,國人對國產奶的信心跌入谷底。此後政府及奶企龍頭都開始大規模推進上遊牧場建設,希望從源頭上改良中國奶的形象。去年下半年至今已有百億元資本進入牧場建設領域,包括大(03333)這樣的房企大鱷也在跨界投資。截止目前,國內「萬頭牧場」數量達到三十八個,在建十六個,存欄奶牛四十五萬頭。

雖然,大規模興建牧場會讓奶企對上遊奶源有更好的把控力,但大型牧場的營運並非易事。據東石北美牧場科技有公司執董蘇昊介紹,國內牧場建設,每頭牛的投入在一萬五至兩萬五人民幣間,「萬頭牧場」僅奶牛投資便可達一點五億至二年五億人幣,整體投資成本高。而回報週期按世界標準算長達六至十年,期間還需承擔未知風險。且牧場在整個乳業產品鏈中為利潤最低的環節,據廣東乳業協會秘書長王丁棉介紹,目前的平均毛利只有五至十個百分點,而液態奶奶酸奶毛利至少在二成,奶粉更高,整個牧場投資高成本低迴報。

世界上其他乳業發達國家雖然也存在萬頭以上大規模牧場,但從平均規模看,日韓國家的一般牧場規模不超八十頭奶牛,歐洲牧場不超百頭,澳洲不超二百三十頭,即使是新西蘭平均也不超過四百頭。根據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奶牛存欄九百多萬頭,牛奶產量九千多萬噸,而中國奶牛存欄一千四百萬頭,牛奶產量三千六百多萬噸,奶牛數量是對方一點五倍,而產量不及對方一半。由此可見,在政策推動,資本追逐,奶企需求旺盛的刺激下,國內大型牧場建設顯得過於冒進,最終引爆現代牧業事件。

除了信用危機,國內乳業最大的挑戰來自於進口奶的增加。據公開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進口小包裝成品奶粉十二點五萬噸;今年收六月進口打包轉原料奶粉六十八萬噸,預計全年一百四十萬噸;今年首七月進口液態奶十三餘萬噸,預計全全年廿八萬噸。王丁棉稱,國內現有產奶量基本可滿足需求,進口奶搶佔市場,將造成國內乳企庫存壓力增加。再者,國際市場近幾個月奶源充足,拉低了價格,例如目前全球原奶價格平均在三點一元人幣每公斤,與年內最高點比降了四成,逼近國產奶價格,對上遊牧業的影響尤其劇烈。除此之外,中國貿易之門大開,與不少乳業強國簽訂了自貿協議,減免關稅,「洋奶」對「土奶」的衝擊進一步加深。例如,本月十七日,中國與澳洲在雙方領導人的見證下,確認完成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未來中國對澳洲絕大多數產品關稅將逐步降為零,其中對澳洲乳品原本一成五的關稅將在四年內取消,以往貿易壁壘為國內乳業造成的優勢勢被抵消。

內外交煎 揚帆出海

內憂外患下,中國乳業的重振之路頗為艱難,不少乳企選擇中外合作,或尋找國外的優質奶源。此舉實乃折中之道,一方面,國內乳企可吸納外國企業的先進技術,提高奶製品質素;另一方面將國外優質奶源引入,以解除消費者對奶源安全之憂。

內地有實力乳企如伊利、光明、三元、新希望等均已揚帆出海。十一月十七日,新希望乘機中澳簽署自貿協定之東風,在澳洲投資五億澳元(約合三十四億港元),從「上游-加工-終端產品」進行全產業鏈布局。伊利也在三日後發公告稱,擬在新西蘭投資四億新西蘭元(約合廿四億港元),項目涵蓋奶粉、液奶、生牛乳加工及奶粉包裝四大類別。幾乎同時,蒙牛旗下雅士利也在新西蘭北島建海外生產基地,投資二點二億新西蘭元,預計年產五萬噸嬰幼兒奶粉。王丁棉認可乳企走出去的做法,認為國外奶源成本低,質素高,利於國內乳企重塑形象,贏取更好銷售業績。只是,國內上游大牧場在政策大躍進和外國月光特別圓下,成為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