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29
    +0.0017 (+0.02%)
     
  • 人民幣

    0.9238
    +0.0001 (+0.01%)
     
  • 道指

    37,962.41
    +187.03 (+0.50%)
     
  • 標普 500

    5,015.61
    +4.49 (+0.09%)
     
  • 納指

    15,554.61
    -46.89 (-0.30%)
     
  • 日圓

    0.0504
    +0.0000 (+0.04%)
     
  • 歐元

    8.3540
    +0.0196 (+0.24%)
     
  • 英鎊

    9.7560
    +0.0170 (+0.17%)
     
  • 紐約期油

    82.74
    +0.01 (+0.01%)
     
  • 金價

    2,398.20
    +0.20 (+0.01%)
     
  • Bitcoin

    64,923.73
    +2,391.78 (+3.82%)
     
  • CMC Crypto 200

    1,331.57
    +18.95 (+1.47%)
     

軟銀出售Arm交易的「誘惑力」劇增 但仍面臨巨大監管障礙

【彭博】-- 自去年宣布達成交易以來,軟銀集團有望從出售Arm Ltd.交易中斬獲的回報已攀升了超過100億美元,儘管監管反對聲日益強烈,但這給了軟銀推進該交易的額外動力。

在去年9月英偉達最初同意以約400億美元從軟銀手中收購Arm時,這項交易就已勢創晶片行業併購交易的最高紀錄。自此之後,英偉達股票——交易報價的主要組成部分——的上漲使得軟銀有望在交易潛在交割日收獲超過500億美元。

這是一個好消息。但壞消息是,軟銀實際完成交易的不確定性增加。它必須讓交易在英國——Arm的總部所在地、歐盟、美國和中國獲得監管部門批准。要想令各方都滿意可能很難,這或將迫使軟銀尋求B計畫:讓Arm進行首次公開募股,這種做法的獲利將不會那麼多。

「很多事情都可能出問題,」Redex Research分析師Kirk Boodry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

軟銀在2016年以310億美元收購Arm,這意味著如果與英偉達的交易以當前規模獲批,軟銀將獲得的回報率大約為60%。軟銀一直在出售一些資產,並已討論過通過買斷公眾股東計畫「瘦身」成為一家私人公司。

Arm是一家擁有30年歷史的晶片設計公司,包括蘋果iPhone在內的幾乎所有智慧手機都使用了該公司的技術,此外還有工廠設備以及汽車。其技術的廣泛應用是英偉達收購交易面臨如此多監管審查的一個原因。

上周,彭博報導稱英國因潛在國家安全風險考慮阻止這項收購交易。一位了解政府討論的知情人士稱,英國目前傾向於反對該交易。

廣告

目前尚不清楚Arm從日資持有轉為美資持有將會如何影響英國的國家安全。不過,更廣泛的擔憂確實存在:即如果該公司被英偉達收購,Arm能否保持中性。英偉達總部在加州Santa Clara。

Arm向全球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出售晶片設計,這其中未參雜傾向性。這種情況在軟銀作為母公司時沒有明顯變化,但英偉達——一家以3D圖形處理器聞名的晶片製造商——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利益衝突。一些英偉達的競爭對手此前曾表示,他們準備向Arm投資以幫助該公司繼續保持獨立。其他一些公司也公開表示反對這項交易。

與此同時,中國監管機構也在從自己的角度審視這筆交易。他們可能會考慮諸如自己的「國家經濟政策或美中關係」等方面,Boodry說。

「中國監管機構在塑造經濟/行業方面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他說。

軟銀周二的財報電話會議沒有提及Arm,但中國監管環境成為一個主要話題。軟銀創始人孫正義表示,他在放慢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因為他在等待觀察科技公司監管風暴如何發展。

原文標題SoftBank’s Arm Deal Gets More Enticing, Even With Major Hurdles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