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3 小時 56 分鐘
  • 恒指

    16,176.95
    -208.92 (-1.27%)
     
  • 國指

    5,731.80
    -72.06 (-1.24%)
     
  • 上證綜指

    3,062.00
    -12.23 (-0.40%)
     
  • 滬深300

    3,538.37
    -31.43 (-0.88%)
     
  • 美元

    7.8300
    -0.0012 (-0.02%)
     
  • 人民幣

    0.9240
    +0.0003 (+0.03%)
     
  • 道指

    37,775.38
    +22.07 (+0.06%)
     
  • 標普 500

    5,011.12
    -11.09 (-0.22%)
     
  • 納指

    15,601.50
    -81.87 (-0.52%)
     
  • 日圓

    0.0505
    +0.0001 (+0.16%)
     
  • 歐元

    8.3299
    -0.0045 (-0.05%)
     
  • 英鎊

    9.7260
    -0.0130 (-0.13%)
     
  • 紐約期油

    84.87
    +2.14 (+2.59%)
     
  • 金價

    2,403.30
    +5.30 (+0.22%)
     
  • Bitcoin

    62,330.22
    +311.18 (+0.50%)
     
  • CMC Crypto 200

    1,278.15
    +392.61 (+42.73%)
     

金管局放水 要認識「別跟央行作對」的真理

香港金管局宣布下調香港銀行的「逆周期緩衝資本」比率0.5個百分點,由2.5%降至2%,可以讓銀行釋放約2,000億至3,000億元的額外放貸額度,期望銀行能重點支援中小企。事實上,在調節經濟中,央行扮演着重要角色,讓我們來看看近年發展。

2008年,世界各地先後出現多宗抵押贖回權被收回(Foreclosure),漸漸地、然後突然地,很多人陸陸續續從工作地點搬東西回家。同一時間,地球另一邊歌聲響起:迎接另一個晨曦、帶來全新空氣 …… 天大地大、都是朋友 ……

那些年,市場一直說:別跟央行作對。

世界又一次經歷了「悠長停滯」(Secular Stagnation 即:長期發展緩慢、或需要以實際高息刺激增長)。消失的十年,引發十面埋伏的「政經新困局」;一浪接一浪,全靠一起努力的「量寬到永遠」(QE-Infinity)。

太陽底下無新事,變幻才是永恆。

話雖如此,面對以上情況,也許投資者跟我們一樣,心裡面感到十分困惑。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知道什麼才是現金為王? 資產泡沫又會在什麼時候變成危險? 以及,為什麼最終可能會出現毫不留情的:超級通脹?

現金為王

很多看似日常生活的知識,其實都絕非簡單,只要是某些「見解」被重複了N次,我們很容易就不求甚解、隨便了了。特別是:一些外來用語,經過字面翻譯後,即使在理解能力相當高的社會,出現固有觀念的誤解亦十分常見。

現金為王(Cash is King)就是一個相當常見的固有觀念。

廣告

這句話並非指「拿著」現金就最好。舉個簡單例子:最近十年,如果投資者在非洲津巴布韋(Zimbabwe)一直「拿著」數以兆計(Trillions of)當地現金,後果可想而知。如果要合理地表達,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能夠」隨時套現才最重要。「註:Cash 這裡指 Cash-in 是利用當前條件換成相對流動的資、主要貨幣等等, King 這裡指最重要」

值得留意的是:這句話適用於任何資產,所指的「套現能力」要求對資產「貶值」有充份認識,因此眾多經濟因素才是關鍵,並非簡單的「拿著」現金。

又舉個實際例子:除非是放在枕頭底下自己「拿著」,持有者認為是現金的東西,只會出現三種「型態」,要不被存放機構用作「貸款生財」、要不被「代為持有」、要不就在「運轉途中」,三種「型態」的生存空間都不同。

在「量寬到永遠」的情況下,以「拿著」現金「貸款生財」的那些機構,要更有效地運用現金,否則就被淘汰;對於那些缺乏「套現能力」的機構,經營壓力可能導致週轉問題;對於那些「代為持有」例如 E*TRADE(NASDAQ:ETFC)或一些券商,利息收入會減少;但對於那些要處理現金「運轉途中」的例如 Visa Inc.( NYSE:V)、騰訊支付 (SEHK:700),收入會更理想。

所以,現金是否「拿著」就最好? 除了要視乎情況、更要看「拿著」的是誰。

泡沫

相傳「熱氣球」的發明,是來自三國時期「孔明燈」的概念,但那麼「神奇好玩」的東西,為什麼之後長時間無人提及? 又相傳,日本製造了巨大的資產泡沫,然後自食其果、消失了十年又十年,但為什麼考慮了就業人口變化、消費需求因應人口結構轉變、貨幣真實價值等因素,一些分析認為日本經濟過去20年其實一直領先、以雙位數增長?

所以,資產泡沫其實就好比巨大的「孔明燈」,可以推動發展經濟、天天向上,但也是一種取決於參與者「怎樣理解、怎樣駕馭」的經濟博弈,玩得好就: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玩不好就:有機會甚至被燒死。

人口結構的「自然及非自然」演變,會帶來各種消費動力的增長或減慢。需知道「孔明燈」本身很脆弱,熱空氣要不斷補充,而且風向隨時會改變,需要配合本身的條件,採取不同的技巧、適應風向風速。

但怎樣察覺風向改變或會造成危險? 一些小昆蟲、小生命的舉動,往往可以預先提供線索。

在「量寬到永遠」的情況下,當一些資產漸漸地、然後突然地失去「套現能力」、或當某些中小機構包裝成資產的壞賬、費用、商譽等無法被更大的機構吸收、當某些交易又突然被撤回 …… 或許,那些就是即將崩潰的信號。

超級通脹

有些人說「食幾多、著幾多」(等於消費、儲蓄)是天命注定的,不應強求,意思跟經濟體本身具備的生產能力(Natural Productive Capacity)是很難改變、是多少就多少的道理一樣。但各國央行過貨幣政策,向未來舉債、改變了跨年代 (Inter-temporal)資源分配,出現的不平衡更會做成當前繁榮假象。

至於,實際結果在一個年代結束後,會否最終還是一樣? 相對結果會否還是原地踏步(Displacement = Zero)? 當前的繁榮會否換來日後的超級通脹? 也許,不明顯的超級通脹,帶來的傷害令很多人活在困惑當中而不自知。

舉個實際例子:錢只是交易工具,但通過貨幣政策這種數字遊戲,改變了跨年代資源分配,在生產能力沒法被提高、息率近乎零的時期,股票、房地產是最佳的「套現能力」對沖工具;隨著波浪推演,實物黃金又再次表現出色、股價又普遍下跌(注意:黃金ETF不少沒有實物黃金支持Synthetic without physical gold backing實際相當於股票),表示調整已經出現;當調整到了最後階段,擁有「套現能力」又再次為王,通脹風險又導致股票、固定收入產品被視為優化投資組合的選擇,表示另一個浪潮又再重新來臨。

在「量寬到永遠」的情況下,太多的現金會逼使市場參與者為了逃避超級通脹,不斷去尋找更佳機會,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甚至事情會發生,更會被利用作為投機,證明了超級通脹絕對是:毫不留情。

投資者需要知道什麼

到底現在的困局是一個波浪的終結、另一個波浪的開始? 抑或,是隨機出現的調節? 那些一浪接一浪的衝擊,現在到底又在哪一點? 由於市場往往只能「事後孔明」,所以投資者更需要考慮:在這段時間保持 「套現能力」。

此外,資產(主要是現金)的流轉速度(Velocity)亦十分重要,特定資產是否有足夠多的市場參與者? 為該市場服務的莊家及代理在什麼情況下會要求扣減? 視乎情況,投資者更需要考慮涉及的機會成本。

每次當浪潮即將退去,市場都會出現很多非理性的決定。投資者、以及企業經營者要保持適當的「套現能力」、懂得計算風險,更要不斷為現金「尋找機會」,這就是真正認識「別跟央行作對」的真理。

正如美國總統選舉、權力更替一樣,每次都是定期舉行、週而復始、一浪接一浪,但某些非理性、對長遠發展可能造成影響的決定,可能是隨機、甚至可以是偏見、也可以是謬誤。面對困局,投資者不必憂慮,要細心觀察、尋找機會,更重要的是:要有賭徒智慧,只要條件許可,機會總會再來。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Dessie Cheung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