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危機下股市波瀾不驚 對沖基金空頭的防守姿態是關鍵

【彭博】-- 銀行業負面消息頻傳之際,一個問題出現了:債券市場遭逢了近四十年來最劇烈的震盪,基準股指卻波瀾不驚,就像平靜的綠洲,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正如往常一樣,部分答案在於倉位。

自矽谷銀行金融集團股價大跌的前一天至今,儘管地區性銀行的崩盤導致銀行股市值蒸發了近四分之一,但標普500指數的跌幅僅有1%。在此期間,那斯達克100指數上漲了近3%,今年迄今的漲幅擴大至15%。

這生動說明了股市的韌性,尤其是與美國國債相比。雖然對聯儲會暫停緊縮行動的希望也在發揮作用,但在金融業負面消息爆發前,大型股票基金就已經在防範最糟糕情況的發生,削減股票風險敞口,同時通過現金和期權對沖增強保護。

根據摩根大通大宗經紀部門的數據,該行追蹤的對沖基金美國股票淨資金流動自去年8月已轉為負值。包括其他地區在內,股票多空策略基金的淨槓桿比率目前處於2017年以來波動率範圍的第六百分位——避險情緒凸顯無疑。

根據高盛集團匯總的監管文件,對沖基金的銀行股持倉量比2023年初基準指數所顯示的水平低343個基點。

「這種韌性至少有一部分可能是由於過去一周之前就出現的賣盤以及倉位較低,」包括John Schlegel在內的摩根大通團隊在上周五的報告中寫道。「美國的整體情況是,許多跡象表明資金流動避險情緒濃厚,尤其是在1個月的基礎上。」

這種平靜與固定收益的動盪形成了鮮明對比。隨著監管機構介入支持矽谷銀行等銀行的儲戶,債券交易員紛紛下調對聯儲會加息的預期,預計貸款標準收緊將使經濟陷入衰退。押注更高政策利率的賣空機構被迫平倉,造成2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創下1987年以來最大三日跌幅。

德意志銀行策略師Parag Thatte等人表示,固定收益投資者和股票投資者之間的倉位分化,清楚解釋了為何政府債券會對銀行業亂局作出更大反應。

根據該團隊的數據,從對沖基金到個人投資者和共同基金的股票頭寸顯示出防守姿態,指標處於歷史區間的第18百分位。與此同時,債券風險敞口徘徊在十年多來的最低水平附近,隨著交易員湧入債市以躲避可能出現的衰退,空頭很容易受到避險上漲行情的衝擊。

「在近期數據和聯儲會講話的支持下,債券倉位直到上周都一邊倒地極度偏空,」策略師們在上周五的報告中寫道。「然後銀行業衝擊導致大量空頭回補。」

在周日瑞銀集團同意收購瑞信集團,以及主要央行宣布協調行動增強美元互換安排的流動性後,標普500指數周一上漲0.9%。

原文標題Hedge-Fund Bear Posture Was Key to a Not-So-Wild Ride in Stocks

--聯合報導 Melissa Karsh.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