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6 小時 5 分鐘
  • 恒指

    16,167.80
    -218.07 (-1.33%)
     
  • 國指

    5,721.88
    -81.98 (-1.41%)
     
  • 上證綜指

    3,073.49
    -0.74 (-0.02%)
     
  • 滬深300

    3,554.53
    -15.28 (-0.43%)
     
  • 美元

    7.8307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43
    +0.0006 (+0.06%)
     
  • 道指

    37,775.38
    +22.07 (+0.06%)
     
  • 標普 500

    5,011.12
    -11.09 (-0.22%)
     
  • 納指

    15,601.50
    -81.87 (-0.52%)
     
  • 日圓

    0.0506
    +0.0002 (+0.34%)
     
  • 歐元

    8.3120
    -0.0224 (-0.27%)
     
  • 英鎊

    9.7070
    -0.0320 (-0.33%)
     
  • 紐約期油

    85.24
    +2.51 (+3.03%)
     
  • 金價

    2,422.20
    +24.20 (+1.01%)
     
  • Bitcoin

    61,118.92
    -568.45 (-0.92%)
     
  • CMC Crypto 200

    1,259.35
    +373.81 (+39.87%)
     

音樂融入教育 陶冶性情取佳績

音樂融入教育 陶冶性情取佳績

【經濟日報專訊】英國一所原本聲譽不良的小學,近年來屢創佳績,卻不是靠操卷背書跑出,而是每周長達6小時的音樂課!音樂教學法除可提高文化質素,有否其他優點可供港人借鑑? 表達情緒 增專注力 英國有類似本港TSA的標準評估測試(簡稱Sats),針對小學及初中生的學習能力,大部分小學為於Sats取得佳績,不惜減少藝術、音樂課的課時,讓學生只顧學習,壓力大增。布拉德福德郡的Feversham Primary Academy(下稱Feversham)卻大反其道,音樂課時間不減反增至每周2至6小時。 Feversham以往聲名狼藉,學生以惹是生非、曠課見稱,更曾被傳媒批評教學無方。惟該校今年Sats的閱讀、作文及數學成績全綫高於全國平均,獲官方評為良校,校長Naveed Idrees將功勞歸於音樂課。 Idrees指,其學生多來自貧困移民家庭,受語言文化妨礙,難以溝通,衍生出欺凌、曠課、自殺等問題。學生多唱歌及演奏樂器,可藉音樂表達情緒,陶冶性情,學習態度自然改善;每周於早會聽1小時音樂,亦有助重拾被智能手機削弱的專注力。 美國西北大學研究指出,學音樂有助培養孩子聽覺敏感度,因而加強認字能力,學業更順利。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更指,兒時學音樂有效預防失憶症,讀寫障礙兒童學樂器亦可提高學習能力。 Feversham的音樂教育來自上世紀匈牙利作曲家高大宜(Zoltan Kodály),藉音樂遊戲和民歌潛移默化兒童學習,如以歌曲唱出乘數表及歷史故事。以高大宜命名的音樂教學法不止有效提高學生音樂及語言能力,更有助保育本土文化,獲匈牙利等多國的小學力推。相似的奧福教學法(見表),時下亦見於本港部分小學及幼稚園。 音樂教學 各地力推 港府2003年發布的《音樂科課程指引》,建議小學每周應有2課節音樂課(每節約45至65分鐘),且強調唱粵語歌保育本地文化。校方宜延長音樂課,即使覺得Feversham每周6小時太長,亦可像美國般增至3至4小時。荔景亞斯理衞理小學上學年起每周增設3天各25分鐘的「隨書樂坐」時段,讓學生聽着音樂閱讀以至靜思,推行半個月已立竿見影,校長稱學生變得集中及投入,不像往昔般心散。 香港學生多會演奏樂器,但須調整功利心態,不可純為考級與獲獎。本地鋼琴家李偉安表示,不少考過高級的學生音樂文化奇差,因家長不重視孩子是否真能演奏,只在乎考多少級,令學生僅專注考級所需的3首歌。註冊社工曾文堯更表示,抱着功利心態學音樂,不但無法讓孩子愛上音樂或藝術,更可能傷害親子關係。如此學音樂,恐失卻意義。 港人常自嘲、被嘲身處文化沙漠,可真甘心?音樂融入教育,不失為集教育、健康及文化於一體的良策。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