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48.97
    -351.49 (-2.12%)
     
  • 國指

    5,743.78
    -112.66 (-1.92%)
     
  • 上證綜指

    3,007.07
    -50.31 (-1.65%)
     
  • 道指

    37,763.88
    +28.77 (+0.08%)
     
  • 標普 500

    5,046.44
    -15.38 (-0.30%)
     
  • 納指

    15,855.02
    -30.00 (-0.19%)
     
  • Vix指數

    19.45
    +0.22 (+1.15%)
     
  • 富時100

    7,811.49
    -154.04 (-1.93%)
     
  • 紐約期油

    85.34
    -0.07 (-0.08%)
     
  • 金價

    2,387.90
    +4.90 (+0.21%)
     
  • 美元

    7.8318
    +0.0033 (+0.04%)
     
  • 人民幣

    0.9237
    -0.0003 (-0.03%)
     
  • 日圓

    0.0504
    -0.0001 (-0.22%)
     
  • 歐元

    8.3291
    +0.0134 (+0.16%)
     
  • Bitcoin

    62,411.87
    -2,047.84 (-3.18%)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香港進入「收皮期」

.
.

種種跡象顯示,香港並非進入「收成期」,也許是進入了「收皮期」,大家宜坐穩或轉型,伺機而謀後動。

香港以四大支柱、六大產業引以為傲。四大支柱,指的是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和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依2018年數據,僱用達178.9萬人,也是GDP主要來源。

金融服務:

表面上,就跟財爺說一樣,銀行體系沒有明顯的資金流出跡象,美國制裁實質影響有限,但長遠對金融人才的流失無法估計。德銀新亞太區行政總裁棄港駐星,雖然沒有言明,但人才自然會視新加坡為權重較大的「總部」,人才用腳投票很現實,對新加坡一定加分。內地不是沒有人才,但香港吸引之處是滙聚各地專才,如果港金融人才「單一化」,加上稅制問題,香港也不見得是他們首選。保險業有得發展,但就業人數佔金融服務只有約4.1%(GDP 6.6%),難抵消來自銀行和證劵的負面影響。

.
.

旅遊:

社會動蕩,政治上正進入「交接期」,加上過去大半年已打破香港旅遊的「慣性收視」,要重建難上加難。兩大樂園困境便是今天香港旅業的寫照,進入長貧難顧的「收皮期」,中國人有句說話叫「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連本地居民都不是太喜歡的景點,其實很難對外再真心推銷出去。更重要的是疫情再爆發,就算最後無事,對餐飲旅遊帶來的恐慌,隨時要延續好幾年,未來在港創業經營的意欲,相信會跌入谷低(有專家預料舖市會跌三成)。幾年前本港曾打算開拓⾼消費長途旅遊市場,但今天政治上似乎已不可能,未來還是會以澳門、中國旅客為主,旅遊業曙光難見。

.
.

貿易及物流:

近日香港開始爭議,豁免強制檢疫是不是新一波疫情源頭,其中為數最多的,是跨境貨車司機,還有機組船員。但先不說疫情後會否收緊嚴管物流,就算沒有疫情,本港海運已持續跌至世界第八,被青島超越,正面對被內地物流邊緣化、配套發展起步遲的問題。雖然美國暫停實施給予香港特殊待遇,暫時只影響個別貨種,但長遠電子貿易肯定會受到影響,種種因素已反映漸失優勢的香港早已過了黃金時代。獨立航運業顧問Jonathan Beard曾說過,香港緩慢進步,但競爭對手正快速發展,尤其與深圳相比,競爭力正在下降。形勢不容忽視,去年本港碼頭公司亦組成聯盟自救,看往後會如何發展了。其實還有因素左右物流業發展,物流業需要大量土地作倉庫、貨車場等,但香港最大的問題,卻是土地供應。

.
.

專業及工商業支援

專業服務包括法律服務、會計服務、建築及工程活動、 科學研究及發展、廣告、專門設計等等,國際科研、廣告行業和法律服務,這三項與政治環境息息相關。早前GroupM估計,受到新冠肺炎衝擊,全球廣告業今年收益將下跌12%。而香港要面對的,是更多在港版國安法下的適應問題。

廣告

至於六大產業,則分別是文化及創意、醫療、教育、創新科技、檢測及認證,以及環保產業等,依目前看來,相信只有醫療和環保還有前景,之前本港環保產業,錄得了按年雙位數的增長。

上述基本資料,只列出了各大產業的部分隱憂和困難,而且很多問題由來已久,反而中美關係只是導火線;如果單純要講個別產業潛力,總會有地方仍可發展,還看港珠澳大橋的「深港引擎」效應,到底能有多大。

.
.

愛之深,責之切,香港人付出過,當然想有好收成,但天氣不似預期,只是我們今天看來,「收皮期」也是「播種期」,除非收成是指「割禾青」,百廢待興時卻去收成說不過去。大家都在捱日子,真的談不上什麼「收成期」了。

===============

精選資訊網站「中環街市」 臉書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