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25
    +0.0013 (+0.02%)
     
  • 人民幣

    0.9238
    +0.0001 (+0.01%)
     
  • 道指

    37,955.29
    +179.91 (+0.48%)
     
  • 標普 500

    5,000.17
    -10.95 (-0.22%)
     
  • 納指

    15,459.09
    -142.41 (-0.91%)
     
  • 日圓

    0.0505
    +0.0001 (+0.12%)
     
  • 歐元

    8.3600
    +0.0256 (+0.31%)
     
  • 英鎊

    9.7560
    +0.0170 (+0.17%)
     
  • 紐約期油

    83.08
    +0.35 (+0.42%)
     
  • 金價

    2,405.70
    +7.70 (+0.32%)
     
  • Bitcoin

    64,238.66
    +435.75 (+0.68%)
     
  • CMC Crypto 200

    1,374.83
    +62.20 (+4.98%)
     

高盛新帥掌駝值得買入嗎?

這家金融巨擘名氣仍然響噹噹,但同時間太多變數存在。

高盛 (Goldman Sachs) (NYSE:GS) 稱得上是華爾街的代表,不僅因為名字已經家傳戶曉,最為人熟悉,而且投資銀行業往往以這家公司馬首是瞻。

不過,今天的高盛已經今非昔比。除了長期備受推崇愛戴的行政總裁Lloyd Blankfein一年多前辭任,這家公司處理的上市項目增長亦在放緩。事實上,全球整體經濟看來正在走下坡,對集團所有業務均構成不利因素,即使聲明大噪,業務亦很難在不斷惡化的環境下力挽狂瀾。

職位錯配,英雄無用武之地

若看市值的話,高盛就算吸引。公司往績市盈率不到10倍,預測市盈率亦低於10倍,而股息率略低於2.3%,亦算不太差。其他銀行業的競爭對手如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則估值較高,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的股息率則又不如。

不過有一個致命原因,導致投資者看淡這家華爾街昔日王者,繼續將其打入冷宮。今天的高盛與過去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已經不是由Blankfein掌駝,亦不是在Henry Paulson披下,後者由1999年到2006年帶領這家公司走過兩次經濟黃金期。現在的高盛話事人則是David Solomon。他雖然是高盛一位經驗豐富的投資銀行高層,早於2006年便擔任這個要職。他主管該業務期間,承銷和諮詢業務算是公司最微不足道的業務分部。他登上總駝手之位後,首三季投資銀行業務收入按年下跌8%,單是第三季就急跌15%。

廣告

這不是要對Solomon作出非議。這種趨勢純粹反映IPO上市數量下跌,不過可以說Solomon的主要專長,在此時此刻對公司無用武之地,因為情況可能還會惡化下去。如果投資者和其他有意落場人士視SmileDirectClub和Uber Technologies這類IPO項目為災難,視之為這個行業周期觸頂的訊號(無論是對買家或賣家),則這個公開集資市場可能會持續萎縮。

這一點其實非比尋常。企業融資業務約佔高盛整體的五分之一,因此這方面只要稍有差池,都會嚴重拖累收入和盈利。

增長乏善可陳,令人頭痛

當然了,高盛不只是投資銀行。這家公司已不再是專攻大戶機構的投資銀行。不過轉向普羅大眾並非就能大獲全勝。

Blankfein任內開闢專攻消費者的銀行業務,作為這個領域的切入點。Solomon自此拓展公司旗下網上銀行應用程式Marcus。今年早前,Marcus更榮獲J.D. Power表揚,將其評為產品評論類別中「個人貸款客戶滿意度」排名第一。

然而,Marcus和相關消費者銀行業務仍然未能獲得市場應有的青睞。自2016年推出以來,該業務雖然被譽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信用卡」,亦為高盛的生態系統帶來更多消費者,但卻已虧損超過10億美元。該俗稱Apple Card的服務劣評如潮,被指設定的信貸額並不劃一,中間存在偏頗,往往涉及消費者的可比風險資料和信貸評分。該業務亦淪為一場噩夢。對於演算法存在歧視的指控,到底是否有根有據莫衷一是。但這些批評本身就足以成為高盛一大塊攔路石,令其開拓消費者業務的努力事倍功半。

與此同時,高盛四個業務分部中,其中三個的收入上季均按年下滑。收入若是按年初至今進行比較,則四大分部全數失守,無不倒退,這已成了多個季度的趨勢。

資料來源:湯森路透。圖表由作者編製。

名氣大也幫不了忙

很難可以知道,若是換了另一位掌駝人業務表現會否不同,因為沒有一位行政總裁能扭轉宏觀經濟環境,即便另一位主帥在傳統貸款和銀行業務的經驗優於Solomon,但說到投資銀行經驗,便很難可以再誇口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即使是管理人選方面,難免亦要有取捨。

換帥與否可說已無關重要。高盛不論由何人擔任行政總裁,總會淡化Blankfein的影子,適逢經濟形勢不明朗,加上員工更看重自己感受,寧願追隨自己想法,而非跟從掌駝人,這類不利因素實在無可避免。因此不必太過在意,高盛在明年初之前收入和盈利展望都不會樂觀。

資料來源:湯姆路透。圖表由作者編製。

無論如何,困境總將過去。分析師甚至預測高盛的業務2020年到2021年將復甦。但在2021年出現實際證據前,儘管高盛大名鼎鼎,無人不曉,投資者還是最好另擇他歡。這個行業還有其他更可靠之選。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