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5 分鐘
  • 恒指

    16,412.74
    +160.90 (+0.99%)
     
  • 國指

    5,812.07
    +62.38 (+1.08%)
     
  • 上證綜指

    3,074.22
    +2.84 (+0.09%)
     
  • 滬深300

    3,569.80
    +4.40 (+0.12%)
     
  • 美元

    7.8306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40
    +0.0001 (+0.01%)
     
  • 道指

    37,753.31
    -45.66 (-0.12%)
     
  • 標普 500

    5,022.21
    -29.20 (-0.58%)
     
  • 納指

    15,683.37
    -181.88 (-1.15%)
     
  • 日圓

    0.0505
    +0.0000 (+0.02%)
     
  • 歐元

    8.3654
    +0.0093 (+0.11%)
     
  • 英鎊

    9.765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2.25
    -0.44 (-0.53%)
     
  • 金價

    2,391.00
    +2.60 (+0.11%)
     
  • Bitcoin

    61,242.13
    -2,325.28 (-3.66%)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45萬條生命因疫情消逝後 全球走在艱難而漫長的回歸之路上

【彭博】-- 病毒正在取得勝利。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六個多月的時間裡,這場大流行病已在全球奪走45萬人的生命,並且擴散蔓延的勢頭仍在繼續,打亂了從武漢到聖保羅各地人們的生活。

雖然中國、歐洲、美國都在快速進行疫苗研發,但只有最樂觀的人才預計一款有效疫苗能在今年問世。

如果像大多數專家預想的那樣,有效疫苗要到2021年才能問世,那麼我們將被迫在明年或更長時間內與新冠病毒共存。公共衛生專家提醒,危機的下一階段可能需要我們重設我們的預期和認知,改變我們的行為方式。

在他們看來,成功的定義不是回到2019年那樣的生活,而是爭取到更多時間,保有足夠的耐力和政策彈性,以限制疫情擴大帶來的破壞力。根據一項估計,在擁有治療新冠的特效藥和疫苗前,全球死亡人數可能已超過100萬。

「人們精疲力儘。他們錯誤地認為病毒正在消失,」傳染病醫生、杜克大學醫學副教授Cameron Wolfe說。「我們必須得想辦法與之共存。」

讓情況更複雜的是,疫情在社區間造成的威脅各不相同,更遑論國與國。本地疫情爆發的嚴重程度、檢測及追蹤密接者的效率、是否保持社交距離以及醫療體系和公共衛生信息的傳達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差異。

美國總統川普、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等領導人看到他們的民意支持率大降,Covid-19疫情在當地的高感染率和高死亡人數至少是原因之一。許多情況下,高層傳遞出來的信息與專家建議似乎相抵觸,或者壓過了政府機構的指導。這造成了混亂和不信任,並促使人們通過黨派的視角來查看公共衛生信息。

廣告

並非所有消息都是負面的。今年上半年,世界各國政府紛紛採取了緊急措施,比如讓企業停工停產,要求人們留在家中、禁止大型集會等。這些舉措有效減緩了病毒傳播速度,挽救了生命,並使領導人有時間儲備醫療物資。

然而,付出的代價是經濟萎縮、失業率飆升以及耗資上萬億美元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除非發生災難,政府可能不願意再實施大規模的封鎖措施。

相反,雖然步伐有所不同,但最大的一些經濟體似乎都決意重開經濟。這意味著人員出現更多流動,而這也增加了病毒傳播的機會。追蹤疫情發展趨勢的科學家已經發現,經濟重開後出現了病例增加的苗頭。

「我理解有必要權衡這些經濟因素的看法,」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流行病學和傳染病學教授Ada Adimora指出。「但就我們恢復社會生活、人們去餐館而言——吃飯時總不能戴口罩,這實際上對控制疫情不利。」

而與SARS-CoV-2共存的能力,將越來越多地取決於每個人如何評估風險以及做出決定。

「沒有任何活動不會產生病毒傳播的風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的資深學者Amesh Adalja說。「問題在於人們認為值得為此冒多大的風險。」

麻煩的是,病毒是看不見的。中國、南韓等曾經控制住疫情的國家,出現了第二波疫情。在新發疫情波及周邊省份後,北京本周關閉了學校,並對國際航班實施限制。在死亡人數一直低於其他歐洲大國的德國,一家肉聯廠和柏林的一棟公寓樓出現了新聚集性疫情。

在美國,紐約好不容易控制住疫情後,病毒又在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和亞利桑那州等地長驅直入。早期疫情不算嚴重的拉丁美洲,如今已陷入困境。城市中心人口稠密、農村地區醫療體系薄弱的巴西,已成為新的疫情中心。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的執行長Seth Berkley稱,​​​從中美兩國疫情反彈不難看出,取消抗疫限制措施後會發生什麼。

「顯然,疫情在任何地方都沒有結束,」 Berkley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們需要在未來如何應對疫情上保持謙遜。如果我們只是敞開大門,試圖完全恢復正常生活,那麼我們將看到病毒繼續傳播。」

儘管從地區層面看疫情有起有落,但就全球範圍而言它仍在高歌猛進,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達830萬,並且還在加速發展。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初時,全球每日新增病例大概在8.8萬例左右,而現在已經到了17.6萬例。一些專家預測,全球死亡人數將超過100萬。

「會遠遠超過100萬,」 Scripps Research Translational Institute的負責人Eric Topol稱。「全球有那麼多的易感人群,到2022年如果死亡人數達到上百萬或更多,我不會驚訝。」

美國推動經濟重啟促使華盛頓大學的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將其對10月初美國死亡人數的預測提高了18%,至20萬。截至6月16日,Covid-19疫情已導致美國11.7萬人喪生。

「我不確定大眾要如何為如此大規模、如此嚴重的情況做準備,」泛美衛生組織的負責人Carissa Etienne說。「這實在難以具象化。」

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醫學院的教授Davidson Hamer表示,川普和其他專家曾希望隨著天氣變暖疫情能得到緩解,但這並沒有出現,也可能永遠出現不了。如果人們錯誤地感到安全,他們可能就會不戴口罩一級參加大型聚會。

「真正令人擔心的時間是今年秋天,那時候大學復課,人們重返工作崗位,更多人在室內聚集,溫度下降,」 Hamer指出。「這是疫情復燃的完美風暴。」

原文標題World Girds for Long, Hard Road Back After 450,000 Virus Deaths

(新增最後11段)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