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10.66
    +17.52 (+0.59%)
     
  • 滬深300

    3,520.96
    +18.18 (+0.52%)
     
  • 美元

    7.8257
    +0.0026 (+0.03%)
     
  • 人民幣

    0.9229
    -0.0003 (-0.03%)
     
  • 道指

    39,787.43
    +27.35 (+0.07%)
     
  • 標普 500

    5,253.45
    +4.96 (+0.09%)
     
  • 納指

    16,386.48
    -13.04 (-0.08%)
     
  • 日圓

    0.0514
    -0.0000 (-0.04%)
     
  • 歐元

    8.4491
    -0.0200 (-0.24%)
     
  • 英鎊

    9.8780
    -0.0070 (-0.07%)
     
  • 紐約期油

    82.94
    +1.59 (+1.95%)
     
  • 金價

    2,240.90
    +28.20 (+1.27%)
     
  • Bitcoin

    70,764.59
    +1,689.09 (+2.45%)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Amazon將淪為另一個假貨天堂?

一項新報告指,這家電子商貿巨擘的第三方銷售平台越來越像阿里巴巴的淘寶。

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報導,Amazon (NASDAQ:AMZN) 積極吸納中國商家,隨時令旗下美國銷售平台充斥劣質商品。報導指在5月至8月,Amazon發現10,870件商品「被聯邦機關裁定為不安全或帶有欺詐性標籤,又或並無按照聯邦法例規定附貼警告字句,或屬於聯邦監管機構的違禁品」。

該報導引述Marketplace Pulse的估計,Amazon獲最多評論的10,000個帳戶中,38%來自中國,較3年前多出25%。該公司亦指1,934個商家的地址無法確認,其中54%實際上來自中國。

Amazon則指出該報導38%數字「過分誇大」,而Marketplace估算的方法亦存在缺陷。不過Amazon向中國商家大開門戶,會不會引火自焚?

了解Amazon中國業務策略

若要了解Amazon為何打算吸納中國商家,則要回顧這家公司之前怎樣在中國遭遇滑鐵盧。Amazon早於2004年便進軍中國,當時以7,500萬美元收購網上書城Joyo.com,並將之改名為Amazon China。

Amazon China從未對阿里巴巴 (Alibaba) (SEHK:9988; NYSE:BABA) 或京東(JD.com) (NASDAQ:JD) 的中國市場份額構成太大威脅,結果該公司今年初終於將該平台關閉大吉。然而,Amazon並未完全撤走中國的投資,在阿里巴巴的天貓仍設有商店,亦向中國商家開放第三方銷售平台。

廣告

此舉大幅推動第三方產品的銷售額,佔其商品交易總額超過一半,但不久之後,卻招來客戶對冒牌貨和劣質商品的投訴。同時,Amazon的商家亦要與中國的廉價品周旋,苦苦掙扎,而Amazon許多自家品牌產品亦都是出自中國商家。

眼見勁敵Walmart (NYSE:WMT) 和 Target (NYSE:TGT) 窮追猛打,而且均在出售廉價產品,Amazon這種策略有助加固其護城河,迎抗強敵步步進逼。此外,Amazon的本土市場已經成熟,增長放緩,此舉亦有助刺激美國市場的銷情。根據CIRP的資料,Amazon已在服務美國超過1億Prime會員,不大可能再吸納更多客戶,因此需要推出新招,才能推動每名美國會員的收入貢獻。

更像淘寶,而非京東

很不幸,這種策略卻可能觸怒客戶和商家,適得其反。若要了解可能招致的後果,我們應來看看阿里巴巴的淘寶和京東兩者有何分別。

淘寶屬於第三方銷售平台,將商家和消費者聯繫起來。淘寶出售的商品從不屬於阿里巴巴,所有送遞服務亦都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負責處理。對阿里巴巴而言,要杜絶淘寶上的假貨和劣質商品仍然相當困難,由於這方面沒有什麼進展,以致該平台被美國貿易代表署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列入最新「假貨市場」黑名單。

京東的核心業務是作為第一方銷售平台,完全自行管理庫存,又以旗下物流服務付運訂單,因此假貨難以魚目混珠。這種商業模式需要的資本遠比阿里巴巴高,但卻有助京東力保清白,避免列入黑名單。

Amazon越來越依賴中國賣家,因而逐漸淪為另一個淘寶,而非京東。但京東的商業模式其實是仿照Amazon,這便很諷刺。假如Amazon繼續走這條路,隨時令旗下品牌聲名狼藉。

責任自負

Amazon並不規定第三方賣家必須披露真實地址或標籤產品來源地。在每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上報的10-K表格內,公司承認「如果買家收不到下單的商品,又或收到的商品貨不對辦,亦無法阻止賣方以欺詐或其他不法手段收取款項」。

簡言之,Amazon第三方銷售平台仍然是西方電子商貿的巨人,但這家公司看重增長多於質量。筆者這個Amazon的長期投資者和消費者之前亦中過招,在這個第三方銷售平台買了假貨,因此對這種業務方向不無擔憂。

筆者不打算短期內沽出手持的Amazon股票,但會密切留意這種問題多多的第三方銷售平台和不透明的商品清單,因為當中的假貨問題隨時將消費者拱手送給Walmart和Target的電子商貿業務。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亞馬遜附屬公司 Whole Foods Market 行政總裁 John Mackey 是 The Motley Fool 董事會成員。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