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41.17
    +30.50 (+1.01%)
     
  • 滬深300

    3,537.48
    +16.52 (+0.47%)
     
  • 美元

    7.8251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26
    -0.0002 (-0.02%)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5
    +0.0000 (+0.02%)
     
  • 歐元

    8.4285
    -0.0121 (-0.14%)
     
  • 英鎊

    9.8750
    -0.0010 (-0.01%)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69,928.64
    -559.64 (-0.79%)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IPO 金額越來越高 投資回報卻沒更好

以往,首次公開募股(IPO)常常提供投資者機會,在那些年輕快速的成長型公司還處於「一層樓」階段就投資它們。雖然存在風險,但也獲得不錯回報的可能。亞馬遜(amazon.com)於19975月上市,離公司成立不到三年時間。從上市以來,亞馬遜股票已讓當年以IPO發行價買進這檔股票的投資者,獲得了近240倍的回報。

而現在,IPO投資者更可能是在「六層樓」附近的某個地方,才有機會投資一些公司。這時的公司早已過了幼年期,甚至步入中年。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就是一個明證。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等了15年才要將公司上市,期間他分別從雅虎(Yahoo!)和軟銀(SoftBank)獲得融資。阿里巴巴今年將在紐約證交所進行IPO,屆時整個公司估值可達1500億美元,成為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

近期的IPO情況顯示,一些公司會在還沒有上市的時候,把規模擴大到極限。Scale Venture Partners的董事總經理米切爾(Kate Mitchell)觀察,以往很少科技公司,能在沒上市前達到10億美元的估值,但「如今我們到處都能看到這樣的『獨角獸』。」佛羅里達大學金融學教授里特爾(Jay Ritter)統計,從2001年以來,在美國市場進行IPO的公司,平均年齡為11歲,而在1999年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鼎盛時期為5歲,再之前20年的平均值是79歲。

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orldFederation of Exchanges)的數據顯示,從交易所退市的美國公司數量已經超過了新上市的公司數量,使得2000年以來美國上市公司的排名下降了36%。

廣告

風險投資人安德烈森(Marc Andreessen)認為,所有這些都是出了麻煩的跡象。據Vox網站6月份發佈的採訪內容,他對「IPO實際上的壽終正寢」感到悲哀,並稱小投資者處於不利境地,因為公司上市,繁榮發展的好日子已經結束。他指出:「增長所帶來的好處,被私募投資者獲得了,而不是公開發行時的投資者。」他是總部設在加州門羅帕克的風投公司安德烈森.羅威茨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一般合夥人。(《彭博商業周刊》的母公司彭博有限合夥公司是安德烈森.霍羅威茨公司的投資者。)

在安德烈森看來,過度監管是主要原因。他分析,初創公司紛紛選擇不上市,是為了避免遵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2000年發佈的《公平披露規則》(Regulation FD),以及2002年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這兩項法規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做出了很多新要求。

IPO市場的這種轉變也並非都是不好,也不清楚這與監管有多大關係。里特爾表示,現在的新上市公司更加成熟,不大可能破產倒閉。Silicon Valley Bank的行政總裁貝克爾(Greg Becker)表示,許多公司依然有很好的增長前景,「一些公司正以未曾見過的方式,打破傳統業務模式,追求更大的市場機遇,增長得更快。」

Red‑n的行政總裁克爾曼(Glenn Kelman表示,和過去相比,企業有著更多籌資渠道。Red‑n是一家網上房地產經紀公司,目前尚未上市。像Fidelity InvestmentsT. Rowe Price這樣的投資公司,都在一些公司上市前投資他們,使得被投資公司可以更長時間不用上市。事實上,有更多的企業家根本不想上市。他們的目標是將來被Facebook或者Google這樣的公司納入麾下。

例外的是,生物科技公司的IPO出現了小的增長。這類公司的行政總裁都堅信自己公司可以獨立支撐,至少維持一段時間。IPO沒有像安德烈森認為的那樣已實際壽終正寢。不過,確實像是正在老去。——Peter Coy;譯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