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828.93
    +317.24 (+1.92%)
     
  • 國指

    5,954.62
    +123.36 (+2.12%)
     
  • 上證綜指

    3,021.98
    -22.62 (-0.74%)
     
  • 道指

    38,427.33
    +187.35 (+0.49%)
     
  • 標普 500

    5,061.56
    +50.96 (+1.02%)
     
  • 納指

    15,670.82
    +219.51 (+1.42%)
     
  • Vix指數

    16.33
    -0.61 (-3.60%)
     
  • 富時100

    8,046.14
    +22.27 (+0.28%)
     
  • 紐約期油

    82.55
    +0.65 (+0.79%)
     
  • 金價

    2,334.50
    -11.90 (-0.51%)
     
  • 美元

    7.8363
    +0.0006 (+0.01%)
     
  • 人民幣

    0.9240
    +0.0002 (+0.02%)
     
  • 日圓

    0.0504
    0.0000 (0.00%)
     
  • 歐元

    8.3793
    +0.0333 (+0.40%)
     
  • Bitcoin

    66,503.06
    +499.13 (+0.76%)
     
  • CMC Crypto 200

    1,437.10
    +22.34 (+1.58%)
     

MicroStrategy執行長Saylor:公司永不出售比特幣

【彭博】-- 即使比特幣最近大跌40%,MicroStrategy Inc.的Michael Saylor說他對這個世界上最大加密貨幣的數十億美元的賭注永遠不會退縮。

這家企業軟體公司持有越來越多的比特幣,因此讓公司股價成為這個數位資產的鏡像。然而,當被問及面對可能持續的熊市時,他是否願意出售,該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仍然保持樂觀。

「絕不。不。我們不是賣家,」這位56歲的執行長在彭博演播室對Emily Chang如此說。「我們只是購買和持有比特幣,對吧?這就是我們的策略。」

Saylor在2020年夏天引起外界關注,當時這家位於維吉尼亞州泰森角的公司首次宣布現金管理計劃,即以購買比特幣為中心。該公司股價一度上漲超過900%。但它採取激進立場,利用與股票相關聯的市場和債券市場來為購買比特幣籌資,繼續增加已有約50億美元的存量,卻在最近出現回報減少的跡象。

隨著風險偏好減弱導致比特幣遭拋售,MicroStrategy的股價表現落後於比特幣。此外,自2月下旬以來,該公司宣布的每筆比特幣購買的平均價格都高於當前的交易水平。然而,根據文件,該公司截至12月底的大約124,391枚比特幣,因為購買較早的關係仍處於盈利狀態。

Saylor表示,比特幣從11月的近69,000美元跌至本月的不到40,000美元並不會讓他感到緊張。事實上,考慮到通膨上升,它們是「極大的安慰」的來源,他說。

「抵禦通膨的最佳方式是比特幣標準。因此,在通膨環境中,我真的不認為我們可以做任何比將我們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轉換為比特幣更好的方法,」他說。

廣告

面對現金流相對於美國貨幣供應而言增長放慢的情況,Saylor開始將比特幣策略作為股票回購和收購的替代方案。這個想法讓他在虛擬貨幣世界一夜成名,馬斯克等人紛紛仿效,並將比特幣加到特斯拉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然而,由於缺乏歷史數據,資金經理持續爭論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數位資產作為對沖通膨風險的優缺點。

「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我對後果有一種感覺,因為我已經看到了99%的競爭對手的消亡,如果我們維持現狀,我可以看到我們將走向何方,」他說。「我們要麼採用比特幣策略,要麼出售公司。我們選擇追求比特幣。」

MicroStrategy所儲存的比特幣市值已經超過了公司的市值。然而,隨著公司不斷產生現金流,Saylor仍然致力於購入更多比特幣,而且他預計在當前價格會有更多華爾街人士加入這個陣營。

「我覺得它在這個水準上正在鞏固,」在比特幣從11,000美元到59,000美元時都鼓吹買入的Saylor說。 「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入場點位。」

原文標題

Bitcoin Holder Saylor Says MicroStrategy Will Never Sell Stash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